在我国的三峡水电站建成之前,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一直是南美洲的伊泰普水电站。这座水电站由巴西和巴拉圭两国合作共建,位于南美第二大河巴拉那河之上。

两国合作建设水电站,建成后一国说:我亏了,另一国:我更亏

巴拉那河全长4100公里,流经巴西、玻利维亚、乌拉圭、巴拉圭和阿根廷五个国家,虽然长度不及亚马孙河,但巴拉那河的径流和落差都很大,而且地质条件较好,距离负荷中心较近,因而非常适合建造水电站。

由于南美经济发展滞后,在上个世纪70年代之前,巴拉那河蕴含的丰富水能资源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直到70年代以后,随着巴西圣保罗地区工业的迅速发展,生产生活用电所依赖的沿海水电资源已开发殆尽,巴西人才把目光投向了巴拉那河。

两国合作建设水电站,建成后一国说:我亏了,另一国:我更亏

此后,巴西在位于自己境内的河段开发了多座水电站,基本满足了当时的用电需求,但巴西人觉得,必须未雨绸缪,为经济的长远发展做打算。所以巴西决定,要建设一座规模更大的水电站,以防止再次出现用电短缺的问题。

经过仔细的勘察后,巴西发现,巴拉那河径流最大,落差最大的河段,并非位于自己境内,而是流经巴西与巴拉圭两国边境的200公里河段,属于两国的界河,所以巴西只好和巴拉圭商议,由两国共同出资建设水电站,各自承担50%资金,建成后的发电量也由两国均分。

两国合作建设水电站,建成后一国说:我亏了,另一国:我更亏

巴西的提议合情合理,巴拉圭也并无异议,只是提了一个要求。据估算,建设水电站的前期投资至少需要170亿美元,也就是说,巴拉圭前期就要承担85亿美元的费用,但巴拉圭是个穷国,根本拿不出这笔钱。所以提出,希望向巴西方面贷款。

除了85亿美元启动资金之外,巴拉圭后来建设和运营水电站的资金,也都是来自巴西方面的贷款,总计高达180亿美元。巴西要求,这笔钱必须在五十年之内还清。巴拉圭方面也无异议,于是合作就在友好的氛围中展开了,两国都未曾想到,这笔贷款却为两国后来的争端埋下了伏笔。

两国合作建设水电站,建成后一国说:我亏了,另一国:我更亏

伊泰普水电站,于1991年建成,总装机容量1400万千瓦,年发电量900亿度。根据两国协议,巴拉圭每年可以分得一半电量,也就是450亿度,但巴拉圭当时的人口还不足六百万,每年实际使用的电量仅占伊泰普总发电量的5%,那么剩下45%电量如何处理呢?

只能是卖给其他国家,然而正当巴拉圭为多余的电,寻找销路的时候,巴西却提出,可以直接按成本价收购巴拉圭多余的全部电量。巴西的提议对巴拉圭来说,并没有什么坏处,反正欠着巴西的贷款,卖电的钱不仅可以抵消每年还款的本息,剩余的钱,还可以用于国内建设。而且,巴西承担了建设伊泰普水电站的所有费用,确实欠了巴西的人情,所以在利益分配上,给巴西一些实惠,以成本价出售也并无不可。就这样,巴拉圭同意了巴西的提议,并签署了相关协议。

两国合作建设水电站,建成后一国说:我亏了,另一国:我更亏

但不久之后,巴拉圭却对巴西说,自己亏了。因为,建设水电站的资金虽然全部来自巴西,但巴拉圭却每年都在连本带息归还巴西的贷款。这等于,五十年后,巴西不仅能如数收回贷款,还能以低廉的价格,使用巴拉圭的电力资源。并且当时还有其他南美国家,提出用市场价,购买巴拉圭的多余的电量。这么一来,巴拉圭自然觉得自己亏了,远不如把电按成本价卖给其他国家,然后归还巴西贷款的利益更大,于是巴拉圭便向巴西提出,必须提高用电价格。

两国合作建设水电站,建成后一国说:我亏了,另一国:我更亏

而在巴西却说,我们更亏。因为伊泰普水电站不仅解决了巴拉圭全国的用电问题,而且成本价卖电收入都占到了巴拉圭国内生产总值的4%。在巴西看来,这一切都是来自巴西的恩惠,没有巴西,巴拉圭不可能得到这一切,而巴西只得到了成本价购电的优惠,并没有把分成协议改为,四六或三七分,所以巴西觉得,最亏的还是自己。如今巴拉圭又想提高用电价格,把水电站的收益进一步扩大,这不就是用巴西人的钱赚巴西人的钱吗,这还有天理吗?围绕着用电价格,两国一直争执不下,直到多年以后,在巴拉圭的强烈要求下,巴西才同意按市场价购电,解决了争端。那么这两国到底谁亏呢?不知大家怎么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