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岁老人朱取民陪同109岁母亲黄松翠一起住进小区养老院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在江苏无锡87岁老人朱取民的内心,恐怕对反哺跪乳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11个月前,他作出了大胆的决定,陪同108岁老母一同住进养老院;一个半月前,朱取民和家人一道为母亲庆祝109岁生日。在无锡通江街道站北社区,他是远近闻名的大孝子。11月29日,华商报记者对这位孝子进行了专访。

>>大胆决定为了尽孝选择陪母同住养老院

朱取民的老家在张家港市锦丰镇交通村,父亲早亡,母亲黄松翠含辛茹苦将兄妹4人抚养成人。朱取民是家中长子,下面还有3个妹妹。17岁那一年,朱取民从张家港到无锡读书,后来在通江小学任教。1994年,退休后,除了忙一些社会工作外,朱取民更是全身心地照料母亲的起居。

87岁亲力亲为再也伺候不动

每天买菜、洗衣、做饭,照料母亲一日三餐,闲下来就陪母亲拉家常,帮母亲捶背揉脚,朱取民总是亲力亲为,伺候母亲成为他每日生活中最重要的内容。

但是随着年事已高,朱取民明显感到力不从心。“我今年都87岁了,我的小儿子都60岁了,大儿子今年也68岁了,真的感觉再也伺候不动了……”朱取民告诉华商报记者,给母亲喂饭还行,但要给她洗澡,自己就不行了。思量再三,今年1月13日,朱取民决定带着母亲搬进了广晟苑小区里的海阳通江养护院。

珍惜在一起 母子同住能安心

朱取民表示,选择住养老院,一个原因是离家近。“养老院就在小区里,实际上就在我家对面,我们住在养老院里能直接看到我家大门,走过去回家也就几十步。”

另外,小区这套在他名下的房子曾进行装修,为了躲清静,他才决定要和母亲一起住养老院。

当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为了尽孝,为了方便照顾老母亲。“作为家中长子,我很珍惜和老母亲在一起的时光,就是想让她享受舒适的晚年生活,就陪她一起住养老院吧。这里的服务、设施,包括环境都比较好。”朱取民介绍,母子俩住的居室有20多平方米,设有两间床铺,中间有床头柜隔开,房间里有独立卫生间,母亲如厕、洗澡等很方便,“我们母子俩住一起,我也能安心,晚上她有事情的话,可以直接喊我……”

腾更多时间陪母亲说话解闷

朱取民表示,住进养老院,母亲的理疗、一日三餐,包括洗澡等都由专业护理人员承担,解脱出来的他,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陪母亲说话解闷,他自己也感觉能轻松一些。“她年纪大了,现在也说话不多,就喜欢和我说,就是说话有些不清。”

如今朱取民老人可以腾出更多时间陪老母亲说话唠家常

“她一个人把我们兄妹4个养大真是吃了不少苦,现在就是我尽孝、全心全意回报母亲的时候,我养她,为她老人家养老送终。”朱取民介绍,母亲50岁以前,主要靠种田养活家人,60岁后还帮着带重孙子,90岁还能做针线活儿,而且眼睛好,不用戴老花镜。“她省吃俭用,艰苦奋斗,缝缝补补,还自己动手做衣服,聪敏勤快,很能吃苦耐劳,几乎是她一个人把我们几个拉扯大,太不容易了……”朱取民说以前的很多生活点滴,他一辈子都难以忘怀。小时候家里穷,母亲尽可能地改善生活,家里蒸年糕母亲自己都舍不得吃,而是省下来给他吃。“很多生活细节可以看出我的母亲无微不至的关怀,现在终于到了我为她付出的时候了”。>>长寿秘诀不抽烟喝点黄酒做老年操散步

朱取民告诉华商报记者,母亲曾被评为百岁寿星,不仅在张家港,即便是现在在无锡通江,都是赫赫有名的百岁老人。“我母亲属鼠,是1912年民国元年出生的,现在我的孙子都管她叫太奶奶,当年我爷爷也活了99岁……”说起今年10月15日给母亲过109岁生日,朱取民兴奋地表示:“我领着她回家,我儿子儿媳和我的妈妈一同给她做了细面,虽然祝寿都是家常菜,但长寿面她还是吃了小半碗。”

孝顺子女陪伴109岁老人不孤独

朱取民说母亲没有什么大的疾病,身子板还好,不用吃药,就是今年夏天有过一次中暑,“好像比我的身体还行,我现在就是眼睛视力是1.5,能好一些,但是有高血压和通风。”

说起老人的健康长寿的秘诀,朱取民说:“她不抽烟,偶尔喝一点张家港当地的黄酒,平时会做老年操锻炼,饭后会走一走,散散步,晒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我还会给她捶背按摩,帮她泡脚。我的小妹妹每周会来两次,帮她洗澡。”朱取民介绍,养老院可以定制一日三餐,膳食营养搭配合理,会为老人熬制鸡汤。朱取民最后补充说:“饮食起居生活有规律,有子女陪伴孝顺,没有孤独和寂寞,老人才能长寿。”

百岁寿星入住是养老院的福气

11月29日,海阳通江养护院院长朱映岭接受华商报记者采访证实,109岁的黄松翠不仅是社区,也是养老院里最年长的老人。“朱老师毕竟也是87岁高龄的老人了,所以才考虑和母亲一道住进养老院。这也是我们的福气,考虑到朱老师人不错,的确是个大孝子,我们就在收费上进行优惠,他的母亲是全护理,我们收费甚至比半护理还低。”

“我们知道朱老师小时候,他的母亲含辛茹苦,现在该是他回报母亲了。”朱映岭介绍,以前主要是靠朱老师自己照顾母亲,时间长了一个人会吃不消,要是请保姆照料的话,肯定没有专业护理好。国家现在提倡居家养老,海阳通江养护院就在小区里,朱老师的家就在养老院的后面。养护院是颐养综合体,一楼和二楼是日间照料中心,三楼到五楼是养老护理院,有老年餐厅和社区医院,整个二楼都是活动区域。房间里都有独立卫生间,有暖风,有24小时热水,老人洗澡、理疗都很方便。

“像朱老师母子居住的三楼305房间,里面装修设施齐全,方便朱老师陪护,如果晚上有紧急情况,朱老师还可以按紧急呼叫铃,护理人员会立刻赶来协助处理。”朱映岭介绍,今年大年初二时,黄松翠老人突感身体不适,“我们当时还以为老人会因为器官衰竭,走完自己的一生,但专业及时的处理最终挽回了老人的生命。”

谈及老寿星的爱好,朱映岭还=透露,黄松翠老人平时很喜欢吃小汤圆。>>对话孝子87岁能陪伴母亲身边就是幸福

为了陪伴老母亲,朱取民6年来一直没有考虑过续弦

87岁老人陪同109岁高龄的母亲同住养老院背后,是一种怎样的心境和晚年幸福?11月29日,华商报记者尝试与朱取民的母亲黄松翠沟通,但老人吐字不清,一口的无锡方言,只得改与朱取民对话。

小儿子60岁了 全家人都很支持

华商报:平时您和母亲交流顺畅吗?老人和您说的最多的是什么?

朱取民:别人讲话,她不大懂,但是我说话,她听的懂,她很喜欢给我说话,我们说的最多的还是以前的家庭生活,就是唠家常比较多。

华商报:您有几个子女?他们支持您和老人一起住养老院吗?

朱取民:我有两个儿子,大的已经68岁,小的也60岁了,他们都有各自的工作和家庭。我是家里的长子,一直都是我照顾母亲的生活起居。2013年,我的老伴患脑梗走了,6年来我根本没考虑过续弦,就是想一心一意地照顾好我的老妈,陪她过好晚年。我们在养老院已经住了11个月了,我们全家人都很支持,我妹妹也会不间断地到养老院来探望母亲。

赶走孤独寂寞 老年人就能长寿

华商报:您以前是学校教师,退休后还有没有从事什么社会工作?

朱取民:我在无锡定居后以前在通江小学教语文和自然课,1994年退休后,还经常给孩子们辅导学习。我曾经为编辑部在西安的小学生拼音报写稿子,晚年生活过得很充实。

华商报:您怎么理解晚年幸福?

朱取民:我比很多人都幸福,我能感受到亲情的可贵,这么大年纪了还有母亲在身边,能陪伴在母亲身边就是幸福。

华商报:您认为应该怎样和老年人相处?

朱取民:老年人最怕孤独和寂寞,对老年人来说,不讲求什么吃穿,就是渴望有亲人陪伴在身边,这就足够了。我也是考虑到不让我母亲感到寂寞,所以才一同搬进了养老院。如果能赶走孤独和寂寞,老年人就能长寿。 华商报记者 李华

本文由树木计划作者【华商报】创作,在今日头条独家发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