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曹操面臨的第一次大規模投降就是張繡的投降。曹操面臨的第二次投降就是三國第一猛將呂布的投降。

曹操是東漢末年的亂世奸雄,也是三國時期曹魏政權的奠基者,無論從演義故事還是歷史事實中都是一個充滿爭議的人物,但是不可否認,曹操確實是一代梟雄,一生經歷無數失敗,當然也面臨無數次險境,今天我們就來盤點盤點曹操一生經歷的四次投降,接受別人的投降。在亂世當中,“今天你投降我,明天我依附你”都是常態,但是當世人的投降誠意卻是存疑的,所以曹孟德面臨的投降也是充滿爾虞我詐,一次次就像坐過山車,驚險萬分。

曹操劇照

曹操面臨的第一次大規模投降就是張繡的投降。建安二年(197年),曹操南征,部隊到達淯水,張繡率衆投降。曹操納了張濟的遺孀鄒夫人(張繡的嬸嬸),張繡因此懷恨曹操。曹操聽說張繡不高興,就祕密準備殺掉張繡。結果計劃泄漏,張繡偷襲曹操,曹操面對突然其來的變故,潰不成軍,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被殺,猛將典韋爲了保護曹操戰死,在此役中曹操險些丟了性命。

曹操劇照

曹操面臨的第二次投降就是三國第一猛將呂布的投降。曹操圍攻下邳三個月,決水圍城,呂布在白門樓見曹軍攻急,大勢已去,於是令左右將他的首級交給曹操,左右不忍, 便於十二月癸酉下城投降。呂布對曹操說:“曹公得到我,由我率領騎兵,曹公率領步兵,可以統一天下了。”曹操頗爲心動,但劉備在一旁說:“明公您看見呂布是如何侍奉丁建陽和董太師的嗎!”最終曹操下令將呂布縊殺,然後梟首。爲什麼呂布的投降對曹擦影響深遠,因爲呂布其實是曹操早期重要的對手,而且曹操如果接受呂布的投降,結果怎麼樣真是不確定,有可能如呂布所說完成統一,也可能後來呂布、曹操大火拼。

曹操劇照

曹操面臨的第三次對自己影響巨大的投降就是許攸的投降。正是因爲許攸的投降才讓曹操燒了袁紹烏巢的糧草,取得了官渡之戰勝利的關鍵,奠定了曹操統一北方的基礎。在歷史上,許攸前來投降,曹操大喜,跣足出迎,聽從許攸計策偷襲烏巢。曹操親率精銳步騎五千人,軍隊人銜枚,馬勒口,換袁軍軍裝乘夜從小路偷襲烏巢。曹操軍至烏巢,命四面放火,袁軍大亂,淳于瓊拒營死守。袁紹聞知,急忙派兵救援,曹操左右見“賊騎稍近,請分兵拒之。”曹操大怒說:“賊在背後,乃白!”士卒都拼死力戰,因此大破袁軍,斬淳于瓊等,盡燔其糧草。而當袁紹聽說曹操襲擊烏巢時,認爲這正是攻破曹操大營的好機會,因此派去的援兵很少,而以重兵圍攻曹操大營。由於曹操預留兵力精且多,曹營未破,烏巢敗訊已經傳來,大將張郃、高覽等人率部投降曹操,袁軍潰散。

曹操劇照

曹操面臨的第四次對自己影響至深的投降就是黃蓋的投降。正是曹操接受了黃蓋的投降,才被火燒赤壁,大敗而歸,失去了自己最接近統一大業的機會。建安十三年,曹操率領八十多萬大軍想要趁勢一舉拿下江東,江東大將黃蓋用詐降之計,率小戰船十艘,上裝柴草,灌以膏油,船頭釘上大釘,假稱投降,向北岸而進,至離曹營二里之處時,各船一齊點火,然後藉助風勢,直向曹軍衝去,曹軍大敗,舟船被燒。曹操率軍從華容道(今湖北監利西北)陸路撤回江陵,撤軍北還,因爲這一次投降,曹操失去了完成統一大業的最佳時機,從此在其有生之年,再未有如此機會。

曹操劇照

曹操一生面臨無數投降,包括黃巾軍的投降、劉備的投降等,而每一次投降其實在當時都是艱難的抉擇,但是曹操每一次最後都能毫不猶豫的做出選擇,並在事後坦然接受,正是曹操的這種性格也才成就了其一生的霸業。就像官渡之戰前夕,許攸的投降,如果曹操猶豫不決很有可能就會失去戰機,而如果這樣那麼很明顯,曹操要想擊潰袁紹的進攻就很困難了,當然如果許攸是像黃蓋一樣的詐降,那麼很明顯曹操也是必死無疑,但是曹操之所以是曹操就是因爲他有嘗試的霸氣,也知道耗下去對自己不利,而信任別人卻很可能得到意想不到的巨大收穫,同樣的道理,黃蓋如果是真心投降毫無疑問,曹操當時就可以一統天下。人生沒有完美的戰略,也不會有萬無一失的選擇,有的只是做出選擇的勇氣和坦然接受的豁達。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