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進入阿里前,王堅的人生道路順風順水,令人嫉妒:30歲成爲心理學教授,31歲當博導,32歲升爲系主任,1999年他進了微軟亞洲研究院,成了其中一員。

在微軟亞洲研究院,王堅深受比爾 · 蓋茨信任。他帶的組是研究院裏敢跟比爾 · 蓋茨對質的組。有人向比爾 · 蓋茨徵詢有關軟件的數據分析問題,比爾· 蓋茨直接一句話“你應該去找王堅”。可見,即便是在技術巨擘扎堆的世界,王堅也是“其中最特別的一個”。

而這特別之人,在2008年加入阿里。馬雲,曾鳴,王堅,當企業家,管理學教授和心理學博士同臺而坐,阿里雲開始了它的艱難起步。

阿里雲是非常前端的事物,它的提出對於當時的人而言,就好比你在冷兵器時代提出要造原子彈的設想,在大家都坐馬車的時候想開汽車。中國沒人知道什麼是雲計算,績效考覈、技術壓力以及衆人的非議讓王堅變成忽悠馬雲的“騙子”,一時間他在互聯網界變得面目可疑,在他的團隊裏有超過一半的員工離職,說自己“看不到任何希望”。

王堅一直咬牙堅持,他在阿里雲事業部年會上失聲痛哭,一邊哭一邊給自己鼓氣:

“這些年我挨的罵比我一輩子挨的都多,但我不後悔。”

這個男人後來變得對馬雲而言有多重要?

看以下的數據你就能感受到:

阿里雲幫阿里巴巴在全球拿下超過140客戶,爲全球76.5萬用戶提供雲計算和大數據服務,每年營收112,估值4500。其技術地位,僅次於亞馬遜和微軟

從“騙子”到“功臣”,王堅用四年時間完成了他的蛻變靠的是二點。

1、敢於改變。

從心理學教授到阿里雲之父,這種跨越令人難以置信。王堅就是敢於跳出舒適圈,堅定了要成爲技術性人才的目標,他從搞科研的人變成了技術人才,而後加入阿里,成就瞭如今的阿里雲。

2、日子很苦,但堅持很酷。

要想完成中國從未有人做過的構想——“阿里雲構想”,王堅所需承受的,絕不是同事們簡單的一兩句抱怨。當時的阿里,基本全公司的人都罵王堅,覺得他在瞎扯,他是個騙子。王堅硬是帶着團隊熬過了這些責難,沒有放棄,咬牙堅持,哭着也在爲自己打氣,這才一路走到了出口,看到了光明。

不敢相比於王堅,但廣東的阿川覺得他和王堅有着相同的特性。從事蘭花行業數十載,04年當他提出要投入大量精力經營其在中國蘭花交易網的網店時,所有人都在反對,覺得網上買賣靠不住,在現實裏舒服的玩蘭纔是正道。

阿川不信,他覺得中國蘭花交易網潛力無限,只要他肯經營,肯等,那就肯定能得到好日子

於是他開始了研究如何在中國蘭花交易網上與其他蘭友交流,交易蘭花,克服重重困難,在這個過程中,他哭過,鬱悶過,憤怒過,就是沒想過放棄。最後,他迎來曙光,把他的店從一家無人問津的小店,做成了皇冠好店。既滿足了自己玩蘭的願望,廣交全國好友,生活還上升了幾個檔次,買了房子換了車,讓無數人豔羨。

從2003年6月1日成立以來,中國蘭花交易網從零做起,在短短不到1年的時間內迅速佔領了中國網上蘭花交易市場的領先位置,創造了互聯網企業的一個發展奇蹟。它降低了各地蘭友面對面交流交易的成本,讓更多蘭友能以更快速更經濟的方式以蘭會友,實現養蘭買蘭的夢想。

除了促進了蘭友們之間的交流,還給很大一部分網民帶來了商機。就像馬雲促成許多規模極小的個體戶一樣,中國蘭花交易網以極低的成本幫助蘭友們創業,成就了無數個像阿川這樣的蘭友。網站至今成立14年,訪問量交易量在線交易品種數成交數和成交金額一直遙遙領先,爲無數蘭花愛好者創造了豐厚的商機。

只要你敢跳出自己的舒適圈,肯堅持,有了中國蘭花交易網的平臺,早晚都能混出頭。此時不搏,更待何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