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扬子晚报艺术节又将跟大家见面了!

大爱无疆,无畏逆行。新冠病毒疫情爆发以来,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奋斗,极大地催发了艺术工作者的创作热情。2020年,又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为了表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为了充分发挥文艺温暖人心、凝聚力量的职责,“奋斗小康路”融媒体书法展——第六届扬子晚报艺术节拟于2020年7月8-17日在江苏大剧院美术馆举行。

扬子晚报已连续五年成功举办扬子晚报艺术节,影响广泛、意义深远。本次艺术节,将选取在当代有代表性的书法名家100位,每人提供一幅代表性作品展出。

本次展览,将充分发挥扬子晚报在新媒体方面的强项,运用H5、短视频、直播等各种融媒体手段,更大程度地普及展览的艺术效果。

本期推出的,是扬子晚报的老朋友、江苏省书协主席孙晓云。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之年,本次艺术节,她大书“小康大治”,以此致敬奋斗的时代、最美的时代。

★☆★参展艺术家:孙晓云

1955年生于南京。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文联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主席、江苏省政府参事,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十八次、十九次代表大会代表。中共中央、国务院“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劳模)和三次省部级劳模,中组部、中宣部、人社部、科技部“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中宣部全国首批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文化部“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中国文联“全国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获中国书法最高奖“兰亭奖”“艺术奖”、江苏省委省政府首届“紫金文化奖章”、全国七次书法大奖等。出版有书法理论专著《书法有法》,《中国当代名家书法集·孙晓云》、《孙晓云书法精品选》、《不忘初心——孙晓云书法》、《中华国学德育经典》——《道德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作品。

不忘初心

孙晓云

人皆有初心,往往发愿于少小年岁。我的初心是三岁开始对书法的热爱。这要感谢我的母亲、老舅的悉心启蒙和严格要求。幼时每天只要提笔写字,就是我的理想,就是幸福。我插过队、当过兵,后来以书法为事业,半个多世纪,有过困惑,有过探索,我从来没有放下手中的毛笔,让我一直坚定地在中华传统文化中获取力量,寻找自我。

初心即本意。人有本心,书法亦然。汉代杨雄说:“书,心画也。”黄庭坚《论黔州时字》说:“心不知手,手不知心法耳。若有心与能者争衡,后世不朽,则与书工艺史辈同功矣。”这里谈论的既是书法,也是心法。人在长期的习书过程中逐渐形成书法文化心理境界,就如同唐代诗人王维在《绣如意轮象赞·序》中提出“审象于净心”,崇尚艺术修为的虚静心态,抛却杂念,止于精神的纯净与至善。

书法上,初心可以很小,很幼稚。小朋友每天写字,每个字的姿态、笔画带来的美引出的喜爱之心,探求之心,是初心。年岁渐长,由技而法,许多人会进入王国维《人间词话》谈及的三个境界,苦乐交集,一笔在手,不离不弃,这就是不忘初心。

不同于古代,在当下的文化环境中,书法已经失去了实用性和普及性,人们自然容易将书法看作一种艺术形式,书法尚有什么功能,什么“用处”,这是一个大的问题,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我用了近三年时间书写了中华国学德育经典,全套书用小楷抄录,原大印刷,现已全部出版。《道德经》5400字,《大学》2200字,《中庸》4500字,《论语》11700字,一共约24000字。《孟子》正在书写。静下来做这件事,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但很值得。首先书写内容是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可以说小到家庭伦理,大到治国平天下,是中国人最喜欢、影响最深远、流传最广的书。对维系人类社会秩序,提升人类道德水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其次,它有阅读功能。小楷是中国科举考试的专用书体,是古人对书写的最基本要求,因为易识,方便作为经典书目阅读。第三,可作为书法欣赏。随手一册带在身边,一举多得,无形中对传统文化的承传、传播起到一定的作用。这个过程中,书法就有了实实在在的“用处”。我们可以说,书法是艺术,但首先是文字,更是文化,它承载文化,传播文化。文以载道,没有文字,历史、政治、诗歌、散文都无所依凭。而文字不外乎识、读、写。现在对书写的消解是古人没有遇到过的危机。我觉得书法不但要讲艺术性,更要强化它的文化属性,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书法是中国文化的根。

世易时移,书法也要与时偕行,焕发文化功能。书法要坚守,还要创新。比如,我尝试用书法展示昆曲的优美唱词,并且努力选取意境契合的书写和展示方式,这样在书法的展示中,人们同时感受另一种传统的艺术形式。在这方面,有很大的探索空间。

鲜活的文化是生活的、社会的。书法在当代的传扬,要融入生活和社会。很多古代书法名帖记述书法家当时的日常生活、心境或感怀。今人赏读,不仅能感受到艺术之美,还有穿越时光的情感、思想和理念。这就给我们一个启发:今天的书法艺术,也可以跟人、与生活紧密相关。我最近展出了一些记述日常生活的书法小品,其中一副记述父亲生前常喃喃自语的一句话:“我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小女儿。”我把这句话写下来,是情感的寄托,是书法信札艺术的展现,也是在展厅里与每一位观众的交流,在细细品读的同时,书法有了情感,有了生命。

获得书法“兰亭奖”“艺术奖”那年,我曾写下感言:“吾三岁伊始学书半世纪有余,弱冠之前,遍临诸帖烂熟于心;而立之时,勤勉探索追求创新;不惑之年,颇有所悟著书立说;至天命之后不遗余力溯本求源。人生百年犹有尽时,而书有法艺无涯,一生有书相伴,足矣。”

大环境中的初心就是中国书法的继承和发扬。初心是底线也是追求,是目标也是动力。我有初心以后,就会觉得有了信仰,就会高山仰止,不会随波逐流。会变得坚定、平静,变得有追求。总之,“初心”使我头上有神明,脚下有底线,胸中有正气,手里有活干。

我们要经常反省自己的初心是什么,要不然,会随时被别的事物改变方向。

“承传”,我恪守传统,几十年如一日地在做,不忘初心。

“润物”,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我以毕生的实践去做好一件事,坚持。

2017年1月5日《光明日报》

孙晓云作品欣赏

《近日书》 27.5cm×17.5cm 2018年

《杜甫 秋兴诗八首》之五 42cm×42cm 2016年

《论语》节选 27cm×38cm×79 2016年

《唐诗三首》 31cmX63cm 2015年

《王羲之 兰亭集序》31cmx135cm 2017年

《喜居宝地千节旺 福照家门万事兴》68cm×13.5cm×2 2018年

《友人》 27cm×17cm 2018年

《中庸》节选 27cm×38cm×15 2014年

《朱用纯 朱子家训》 23.5cm×100cm 2018年

自作诗《泉州行》172cm×93cm 2018年

《李清照词二首》2013年35x134

《古琴 名帖》2016年 22x68cm

《唐诗三首》2015年63x31

李白《草书歌》2016年103x31

《老父》2016年17x27

《小雪》2016年17x27

《丙申春月纪事·丙申春节》2016年39x28

《明代》2016年18x27

【来源:扬眼】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