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乡村》征文大赛

文图编辑:C大调

家乡的沙土岗子

文/宋振东

我老家在鲁西北一个偏僻的农村,村子的东头和西头,各有一座沙土岗子,方园上百亩,几十米高,上面种满了杨树和柳树。我们村子就坐落在两座沙土岗子之间,是远近闻名的“沙土村”,盛产沙土。

细细的沙土,一望无际,尤其是夏天傍晚,光着脚丫子踩在滑溜溜的沙土上,从沙土岗子上面溜下去很爽,像过山车,软软的、暖暖的,很是舒服。

沙土岗子周围长满了茅草,每年的春天和夏天,我和小伙伴们就到沙土岗子上挖茅根和采谷荻玩。茅根细细白白,一节一节的,有点甜甜的味道,很好吃,具有利尿、止血和抗菌作用。谷荻上绿下白,剥开绿衣,就会露出白绵绵的嫩芯,放入口中,软软的、嫩嫩的、甜甜的,越嚼越觉着绵柔清香。

在我们家乡民间,至今还流传着不少关于采谷荻的歌谣:

谷荻谷荻,抽筋剥皮,今年出来,明年还你。

谷荻谷荻,抽筋扒皮,今年吃了,过年还你。

谷荻谷荻,上天拉犁,今年吃了,明年还你。

谷荻谷荻,上山拉犁,拉不出来,打恁大姨……

家乡的沙土岗子,是我小时候和小伙伴们,玩耍嬉笑打闹捉迷藏的好地方。

据村里的老人们讲,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连年干旱,沙土岗子经常“搬家”。冬天刮北风时,沙土岗子就会被北风从路北边,慢慢刮到路南边去;等到了春天刮南风时,沙土岗子再被从路南边,刮回到路北边去。就这样,村头的两座沙土岗子被南风和北风“搬来搬去”,也不能种地,沙土岗子成了村子里的“公害”。

村里老人讲的这些虽然有点夸张,但想当年由于连年干旱,在南风和北风的作用下,沙土岗子的“流动性”确实有很大的变化。

不过,细细滑滑的沙土也有一大用处,就是谁家生了小孩后,给孩子穿土布袋用。家乡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祖祖辈辈,都是穿着土布袋长大的。

所谓土布袋,就是用老粗布做成的一种布袋,下半截像面袋,上半截似坎肩,肩部开口,钉有纽扣或带子,里面装上沙土,是穿在身上的布袋子。

给孩子穿土布袋用的沙土是颇有讲究的,首先要选用松散细腻的黄沙土,然后在太阳底下暴晒几个小时,晒到抓到手里,沙土能够在指缝里一泻无余,再将沙土里面的杂质,用细面箩筛除后,装到容器里备用。小孩子需要换新土时,就取一些细面箩筛过的好土,放到铁器里烧热,温度达到不凉也不烫手,正适宜的时候,就把沙土装进土布袋,然后把光着屁股的小孩子再放进土布袋里。小孩子在滑溜溜暖融融的土布袋里很是舒服,在里面活动自由。刚换上新沙土的小孩子是很高兴的,时间久了,小孩子在土布袋里又拉又尿,就会把沙土尿成了泥土,在里面又湿又凉,这时小孩子就会哭闹,小孩子这么一哭闹,大人就知道该换新土了。于是把小孩子尿湿的沙土倒出来,再重新换上一些新的干松热沙土,确保孩子始终在温暖干松的沙土里面。就这样,每天都要给小孩子重复换几次新沙土,折腾一番。

据说,沙土具有冬暖夏凉,补铁补锌,去火杀菌等功能,小孩子穿土布袋不容易感冒生病闹肚子,可有效防止红屁股和褶皱处溃烂等诸多好处,这些说法,虽说不上有多少科学道理,但是,穿过土布袋的小孩子很少生病上火,这是不争的事实。

现在,人们生活条件好了,小孩子都用尿不湿,别说是城市里,就是在农村,也很少有人再使用过去的土布袋了。

四十多年过去了,家乡村东头和西头的两座沙土岗子,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被人们开荒种地,两座大沙土岗子,也越来越小,逐渐变成了两个小沙丘,过去的沙土岗子,成了美好的童年回忆。

稿件管理:紫烟幽梦

稿件审阅:桑桑

简评:通过对家乡沙土岗子的描写,展现了家乡的变化。尤其通过对土布袋子的描述,把家乡人聪明勤劳的形象展现出来。

作者简介:宋振东,1983年10月参军入伍,先后在原沈阳军区空军部队机关和济南军区空军机关服役,历任班长、宣传干事、政治教导员、团职参谋等职务,2004年10月转业到济南市政府部门工作。先后在《人民日报》《解放日报》《新民晚报》《童话王国》《山东工人报》《齐鲁晚报》《济南日报》《济南时报》等报刊上发表小说、散文、诗歌等文学作品数篇,并有多篇作品获征文奖或被评为优质稿。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投稿、咨询,请加中国乡村公众收稿微信:

zxm549750302

《中国乡村》杂志2018年全年征稿大奖赛通知:

(2018年第4期从10月1号至12月31号结束!)

———————

本次大赛主要为《中国乡村》杂志提供优质作品,确保纸刊杂志的质量内容丰富,走进市场,走进各地乡村。杂志宗旨,打造乡村文化,传递三农信息,以“乡情、乡事、乡人”为关注重点,以实际、实用、实效为特色,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推荐新优品种,介绍致富经验,普及科技知识,融科学性、实用性、通俗性、文化性、趣味性为一体。

(一)奖项:

1、农业论文、专题采访,新闻通讯,报告文学,纪实影像,乡村经典美图+文字注解,归纳一类。一等奖一名,奖金1000元。二等奖二名,奖金各500元,三等奖三名,奖金各200元。优秀奖五名,奖金各100元。(限字数3000字内)。

2、乡村散文、小小说、故事,民间故事、农谚、谜语、歌谣、歇后语,归纳一类。一等奖一名,奖金1000元。二等奖二名,奖金各500元,三等奖三名,奖金各200元。优秀奖五名,奖金各100元。(字数限制1500字内)

3、乡土诗歌:一等奖一名,奖金1000元。二等奖二名,奖金各500元,三等奖三名,奖金各200元。优秀奖五名,奖金各100元。(每篇五首之内,单首,限20行内)

4、最佳网络人气奖:一名,奖金1000元。

(二)征文注意事项:

1、所有参赛作品请首先自行反复校对,错别字加标点符号错误有五处之多者,不予通过。投稿后可接受个别句子的修改。

2、凡参赛作品须注明:【中国乡村杂志征文大赛】,否则,按微刊正常发表,或不予处理。

3、征稿格式:

原创首发+标题+正文+作者简介(100字以内)+高清照片。

4、切勿一稿多投,如果发现此行为者,取消参赛资格,并且将列入《中乡美》作者备忘录。

(三)大赛规则:

1、凡参赛作品稿费不再发放,所筹集的打赏费用将全部用于大奖赛奖金和免费出版发行《中国乡村》杂志以及平台的运营。

2、所有参赛作品阅读量达到500以上,从中择优入选《中国乡村》杂志,免费一本,免费快递,免费出版发行,宣传推广。而角逐大赛的作品,将从入选各期杂志的作品里面择优筛选。一个阅读量计一分,一个留言计五分(一个读者不能重复留言,多留视为无效),一元打赏计十分。

根据打赏和留言分别计分的总和,与中乡美评委和编外评委及名家评委打分的总和,由最高得分决定胜出。

3、此次活动,特聘请十名知名作家、诗人、以及有相当造诣的评论家和文学爱好者共同审阅,力求大赛公正公平地画上圆满的句号。

4、获奖者将颁发奖金与荣誉证书,及赠送杂志两本,并且,将聘请获得各奖项的作家、诗人进行签约,长期为《中国乡村》杂志提供保质保量的作品。

注明:所有获奖者肖像,中乡美平台有权免费刊登在《中国乡村》杂志上,同意者方可参赛。

5、从2017年12月13号开始起,举办长年征文大赛,上期没发表的作品可继下期刊发,以此类推,赛事不停,直到年底的全年征稿大奖赛截止为止。获奖者将受邀参加颁奖典礼仪式,届时有相关媒体进行报道。地点暂时预定于《中国乡村》杂志北京总部。

6、以上各项规定不认同者请勿投稿!

7、中乡美所有工作人员不参与大奖赛活动。

组委会:

主任:柳丝青青

副主任:黑风马、刘传启、刘学斌。

第一轮评选,评委:中乡美编辑总部全体工作人员及中乡美驻各省工作室主编。

第二轮评选,评委:陈荣来、赵克明、吴开展、班琳丽、胡毅,王晓莉。

第三轮评选,名家评委:李学、江小鱼、姚国禄、贾笠、卢岩、非马。

主办:《中国乡村》杂志社

中国美文出版社

中国乡间美文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协办:李学美术馆

CCTV 《魅力故乡》栏目组

友情支持:中国国际通用航空产业集团

国家级文化艺术人才库

长城书法院

欢迎投稿:大赛投稿邮箱: [email protected]

咨询:中国乡村公众收稿微信: zxm549750302

中乡美

中乡美视角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