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6年5 月15日 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2月17日),女真族首领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称复育列国英明汗,国号金,都赫图阿拉(辽宁新宾西)。史称后金。天命六年(1621年),迁都辽阳。天命十年(1625年),迁都沈阳,称盛京。天聪十年四月十一日(1636年5月15日),皇太极称帝,改国号清 (据高宗说,大清即大东之义。五色主五方,东方为青色;后人解说,以为明为五行之“火”,故青加“水”以克之),改女真为满洲。

今天,我们走进历史课堂,来聊一聊为啥要改国号?国内外学者也对此进行了一番争论,罗列起来有以下说法。

传说满族人的祖先努尔哈赤在逃难的时候乘坐的是一匹青色的战马,而由于敌人的穷追不舍,这批青色战马在努尔哈赤逃亡的路程中居然活活累死了。而人们都说清朝是马背上打下来的天下,所以说战马对于满族人的意义也是十分重大的。而这匹战马的牺牲让努尔哈赤非常难过,努尔哈赤便对死去的马说如果将来我有幸得了天下,那么我的国号就称之为大清。于是才有了后来的大清朝,但传说毕竟是传说不可信。不过可以肯定的是皇太极在改国号的时候一定是经过了很长时间的深思熟虑的。

关于改国号,以下说法还是具有一定的参考性。金字,是比较俗气,无法彰显一个大国的情怀。而“清”字较为高雅,“扫清廓清”之义,冲破一切阻碍,含义深远。‘清’应是‘明’的同义词,有与‘明’比美之意。还有人从五行相克方面进行推断,说前朝为“明”属火,明国姓“朱”色赤,赤为火色;“清”、“满洲”均带水,水能覆灭一切火,乃是吉祥之兆。而原名金,前朝火克金,犯犯火克金的忌讳,这种说法是很有道理。从当权者执政来说,“清”可以表示王者的风范,王政的理想。“清平”即太平,“清时”即太平盛世,“清晏”即清静安宁,“永清四海”即天下永远安宁。又有“清明”一词,尤其值得注意。《诗大雅大明》:“肆伐大商,会朝清明”,《礼记孔子闲居》:“清明在躬,气志如神”,《礼记玉藻》:“色容厉肃,视容清明”,都是“清”在“明”前,“清”居“明”上。

编者认为,这件事是有深层次的考量的。金国首领努尔哈赤在1616年首先采用金的称号,意图唤醒女真诸部的怀旧意识。后来,随着越来越多汉人加入反明斗争,皇太极企图拉拢他们,但是汉人见到“金”便会回想起到宋朝时金国入侵中原烧杀抢掠的历史,有所担忧和抵触,因此改国号为“清”这样就既可以减少汉人的抵抗,还可以拉拢汉人参加到反明的斗争中来。看来皇太极那时候就知道统一战线的重要性了。清朝,是统一的多民族朝代,各民族相互融合、缓解矛盾显得尤为重要,改国号为清就显得顺理成章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