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土地上房屋搬遷有法可依嗎?
今天湖南的一位朋友諮詢自家國有土地上的房屋因當地有項目要求限期搬離,但是補償不合法,自己不想搬遷,怎麼辦?經小編詢問此處沒有徵收決定,他們現在是預籤協議階段。那麼問題來了這種搬離適用什麼規定?有什麼風險?下面小編給大家一一分析。
一、協議拆遷
上述這種情況就是實踐中常見的協議搬遷,是中標公司與被拆遷人協商、簽訂協議。
協議拆遷與政府出面主導的拆遷不同,協議拆遷沒有強制性,在政府主導的行政拆遷中,如果在規定的時間內雙方不能就補償安置達成一致協議,徵收主體即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可以向被徵收人作出補償決定,收到補償決定後在法定的期間內不復議、不訴訟,政府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強制拆遷。但是民事主體主導的拆遷,如果被拆遷人不同意,拆遷人無權強拆。
實踐中常見的協議搬遷性質的項目包括城中村改造、棚戶區改造項目、騰退、申請式退租等。
二、法律風險
協議拆遷相對於行政拆遷來說有一定的風險,被拆遷人要對此有所瞭解。第一,由於拆遷方是民事主體,其能否如約履行有風險,假設其不能如約履行,被拆遷人只能走民事訴訟,政府不能干預;第二,即使拆遷過程中有違法之處,被拆遷人也無法找政府,如果被強拆,也不能起訴強拆違法,極有可能被法院裁定駁回,只能走民事侵權訴訟;第三,雖然協議拆遷中拆遷方不能強制拆遷,但當大多數人都已經簽訂協議時,剩餘的被徵拆遷人可能會出於壓力在沒有得到滿意補償的情況下拆遷。
總之就是協議拆遷中被拆遷人的維權渠道會減少。
三、怎麼辦
當遇上協議搬遷補償不滿意時,被拆遷人可以積極的與拆遷方協商,協商不成時,被拆遷人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態。如果其他人都搬走了,剩餘的被拆遷人不要恐慌,要知道如果這塊地已經有了規劃,那麼您的房屋所在地是被需要的,您拖着,着急的是用地方。
實踐中也存在協議拆遷轉行政拆遷的案例,如果協議拆遷遇到難以解決的釘子戶,爲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地方政府會做出補償決定。這就告訴被拆遷人不要慌張,最壞的結果也是按照補償方案獲得補償。
以上就是關於協議搬遷的相關內容介紹,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