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微信公衆號:運營研究社(ID:U_quan),作者:套路編輯部,頭圖來自:視覺中國。

無座火車票爲什麼要收取硬座票的價錢?

無座火車票爲什麼不能半價?

······

類似的問題一直在我們的視野中不斷出現,但也一直懸而未決,每到年底,隨着春節返鄉熱不斷髮酵,對無座火車票的關注也會跟着一次次火熱。

在此過程中,不少媒體曾發聲,覺得無座火車票應該收取半價,網友們的反響也頗爲強烈。

然而,儘管媒體和網友的呼聲不斷,卻從未得到官方正面的回應。

那到底爲何無座火車票要收取硬座的價格呢?今天,我們嘗試爲大家做一個簡單的解讀(分析有不到位的地方歡迎大家批評指正)。

火車票如何定價?

在正式回答“無座火車票爲什麼不能半價?”這個問題前,我們先思考一個問題:火車票是如何定價的呢?

我們從 114 票務網找到了相關解釋,鐵路客票的構成不是單一因素決定的,而是考慮基本票價、加快票價、空調票價、臥鋪(上、中、下)票價、候車室空調費等,根據這些要素綜合確定的。

首先,我們來看第一個要素:基本票價。基本票價一般按照里程計算,基本票價的票價率是 0.05861 元/公里(2016 年數據),但它不能直接用“票價率”ד里程”計算得出。

爲什麼呢?因爲運輸旅客的成本會隨着里程的增加而遞減,所以客票的總趨勢是“遞遠遞減”,也就是說,里程越長,每公里的平均票價就越低。(這裏不再贅述遞減率)

上海到北京的火車票價格整體上高於上海到杭州的票價,很大程度上就是基本票價影響的結果。

但是,我們生活中還會發現,即使同樣是上海到北京的火車,不同車次(普快和快速)的票價不同,同一車次的不同座次(軟臥、硬臥、硬座)票價格不同。

對此,我們需要看影響票價的第二層要素:增值服務。其實就是我們上文有提到的加快票價、空調票價、臥鋪(上、中、下)票價、候車室空調費等。

比如乘坐的是普快列車,加快票價 = 基本票價 × 20%,乘坐快速列車,加快票價 = 基本票價 × 40%。同理,享受到的服務越好,需要付出的成本就越高。(其他項目的收費比例這裏不再贅述)

這裏舉個例子,上海到北京的 T110 次火車,高級軟臥的價格是軟臥的 1.8 倍;軟臥的價格是硬臥的 1.6 倍;硬臥的價格是硬座和無座的 1.7 倍。

無座票爲什麼和硬座票價格相同?

從文章上一部分末尾的圖中我們可以看到,上海到北京的 T110 次火車,硬座火車票和無座火車票都是 177.5 元。

講到這裏,我們可以回到這篇文章的問題上來了:無座火車票爲什麼要收取硬座火車票的價格?

對於消費者來說,同樣是乘坐 T110 次列車,影響硬座和無座定價的因素(基本票價、加快票價、空調票價等)是一樣的,無座不能享受到座位服務,所以不應該與硬座同價。

那麼,無座票爲何不能只收取硬座票的半價呢?

1)公平性問題

首先,無座票半價會導致不公平。

怎麼說呢?假設無座火車票的定價是硬座火車票的一半,那麼很多人爲了省錢,就會選擇買無座火車票,而不是買硬座火車票。

這樣做的結果就是淡季的時候會出現很多硬座空缺,可是,買了無座票的人上車後並不會乖乖選擇站着,而是坐到空餘的座位上,這樣一來,對於買了全價硬座票的乘客來說,未免有些不公平。

2)更高的管理成本

其次,無座票半價會增加管理成本。

我們先看看目前無座票跟硬座票價格相同的情況,無座已經比硬座管理成本高。

無座的乘客沒有固定的“乘車位置”,流動性很大,列車員需要不斷查票,人工成本高。而乘客買了硬座票,列車員只要按照座位進行檢票,檢票頻次可以進行控制。

不過好在目前是硬座賣完纔會賣無座票,只有高峯期才需要進行無座管理,列車員壓力不至於太大。

但是假如現在提供半價無座票,那麼無座票就成爲了常規票(而不是硬座賣完了才賣)。

也就是說,爲了公平起見,列車員應當保證持低價無座票的乘客是沒有座位的。這樣一來,即使是淡季,也需要進行不停的查票、協調等工作,管理成本就大幅度提高了。

壟斷形成的固定價格

看到這裏,有的小夥伴可能會覺得,爲什麼火車不能像機票一樣,採取浮動的定價呢?

人少的時候,站票和硬座票定價相同,這樣大家自然會買硬座票;人多的時候,站票價格比硬座票低,這樣硬座都能賣掉,買站票的人上車不會有空餘座位可以坐。

但是我國的鐵路行業是由中國鐵路總公司一家企業壟斷的,火車票的價格不由市場決定。基於文章第二部分的原因,相關部門決定無座和硬座價格相同。

我們來看看經濟學中市場結構的分類:壟斷、寡頭壟斷、壟斷競爭、完全競爭。

其中,壟斷是指市場中只有唯一的賣家,壟斷企業對價格有極大的控制度;完全競爭則是經濟學中理想的市場競爭狀態,買者和賣者規模足夠大,價格完全由市場決定;寡頭壟斷和壟斷競爭介於 2 則之間,屬於不完全競爭。

既然鐵路行業是壟斷,那麼火車票的價格就不是由市場決定的,而是相關部門定多少就是多少,其根據一些因素決定了硬座和無座的價格之後,不會再出現價格波動(固定的定價也導致了我國鐵路行業長年虧損)。

那麼跟火車形成對比的飛機呢?國內有幾十家航空公司,所以不同於鐵路行業,航空行業是一個壟斷競爭市場(接近完全競爭市場的不完全競爭市場),其定價追求利潤最大化。

1)根據供需關係確定價格

小夥伴們都能發現,不同時期的機票價格差距很大,黃金週的票價經常貴得嚇人。

這是因爲,淡季的時候,乘坐飛機的需求量較低,機票價格下降;旺季的時候,乘坐飛機的需求量增加,機票價格上漲。

考慮到旺季也會相應增加班次,供給數量也是變化的

2)價格歧視獲得更多收益

不同時期的機票價格不一樣很好理解。細心的小夥伴不難發現,即使是同一個航班同一個飛機艙,你跟你隔壁的乘客票價也可能相差一大截,這又是爲什麼呢?

一般情況下,提前越早預訂機票價格折扣越大;越接近起飛,機票價格越接近全價。

那是因爲航空公司通過價格歧視,篩選出願意花時間提前預訂機票的旅客,來達到利潤最大化(如果保持原價就會失去這些只願意支付低價的旅客)。

通過以上航空行業的機票價格分析,我們可以判斷出來,如果我國的鐵路行業也成爲不完全競爭市場,那麼首先,春運期間或者黃金假期,火車票價都會蹭蹭往上漲。

其次,如果由市場調控,那麼很可能無座票會消失(因爲企業需要保證買高價硬座票的乘客具有良好的乘車體驗),或者數量少但是價格比現在更貴(高峯期更貴也有人買),這樣鐵路行業的利潤纔會更高。

可以說目前相關部門雖然是壟斷,但其實是頂着虧損的壓力,保障全民尤其是低收入羣體的福利。

總結

火車票的定價因素有很多,我們今天從公平性、管理成本和市場結構 3 個角度,簡單分析了國內火車站票爲什麼和硬座票價相同,有以下幾個原因:

1)假如無座票半價,持半價無座票的乘客上車,可以坐在空餘的座位上。那麼對買高價硬座票的乘客不公平。

2)假如半價無座票成爲常規票,那麼不論淡季旺季,乘務員都需要花大量的時間精力管理無座乘客,管理成本大幅度提高。

3)鐵路行業的壟斷屬性,決定了它不會像航空行業那樣,針對淡旺季採取不同的定價,所以無座價格不會波動,一直跟硬座票價相同。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號:運營研究社(ID:U_quan),作者:套路編輯部。

*文章爲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虎嗅網立場本文由 運營研究社 授權 虎嗅網 發表,並經虎嗅網編輯。轉載此文請於文首標明作者姓名,保持文章完整性(包括虎嗅注及其餘作者身份信息),並請附上出處(虎嗅網)及本頁鏈接。原文鏈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271692.html 未按照規範轉載者,虎嗅保留追究相應責任的權利

未來面前,你我還都是孩子,還不去下載 虎嗅App 猛嗅創新!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