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国财政学会和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联合主办,中国财政学会PPP研究专业委员会、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PPP研究所、北京亚太财科咨询有限公司共同承办的“第二届开发性PPP论坛”在北京召开。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教授,水利部财务司正局级副司长牛志奇,财政部金融司原巡视员、中国PPP基金原董事长周成跃,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副司长马峰,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司副司长宋志明,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何军,国资委副巡视员高艳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PPP研究中心主任孟春,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生院院长杨远根,中国人民银行汇达资产托管公司总会计师、金融稳定局原副局长安起雷,财政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中心推广开发部主任夏颖哲,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厅副厅长王代玉,西藏自治区国资委副主任李飞,山东财政厅二级巡视员李学春,清华大学PPP研究中心首席专家、教授王守清,华夏幸福执行总裁张书峰,北京大岳咨询总经理金永祥等中国财政学会PPP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及副主任单位领导,地方领导、专家学者、PPP从业人员共20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程北平主持。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教授出席论坛并发表了题为《开发性政社合作模式:基于区域价值的空间开发新路径》的主旨演讲。他从区域价值发掘的视角,对开发性政社合作模式的理论基础、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进行了深刻阐释。刘院长认为,开发性政社合作是国际通行PPP模式与中国特色制度背景和实践土壤相结合后的创新化学反应,也是我国区域开发组织模式的一次重大创新,对推动新型城镇化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相比于传统PPP模式,开发性政社合作模式的明显优势在于通过有效的市场赋能和价值挖掘,带动区域产业和基础设施的全面发展,从而提升“空间价值”,培育“自我造血”功能。值得关注的是,开发性政社合作采取“增量取酬”方式,不仅有利于解决地方财力不足、隐性债务增加、项目重建设轻运营等问题,还能实现政府和社会资本之间的“激励相容”和“风险对冲”,而不是对现有风险简单的分担。他最后强调,实践的创新既需要理论的指导和政策的支持,同时也能反过来推动理论与政策的创新。开发性政社合作是高能社会资本在中国的具体情境下,通过不断探索、积极创新所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的政社合作模式。我们有必要对这种模式进行系统性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和制度建议。

在主题演讲环节,来自理论界、政府部门、企业界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PPP研究中心主任孟春以《积极探索开发性PPP 助推PPP高质量发展》为题;财政部金融司原巡视员、中国PPP基金原董事长周成跃以《有力的创新、有益的探索——谈开发性PPP模式的实践价值与难点》为题;广西财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王代玉以《开发性PPP 在广西的实践与思考》为题;财政部PPP中心推广开发部主任夏颖哲以《如何营造PPP的良好发展环境》为题;华夏幸福基业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张书峰以《中国的月亮一样圆——华夏幸福产业新城开发性PPP的探索与实践分享》为题,先后分享了“开发性PPP”的独到观点。进一步深化了参会人员对开发性PPP的认识与理解。

本次会议首次发布了《开发性PPP模式创新研究》的专题成果。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PPP研究所所长、北京亚太财科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彭程详细介绍开发性PPP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这也是继去年首届开发性PPP论坛成功举办以来,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课题组再次系统总结并发布一年多来围绕“开发性PPP模式”完成的试点试验和理论研究成果,不仅在学术上为开发性PPP模式进一步厘清了概念,树立了标准,夯实了理论基础;也在实践领域为开发性PPP模式在更高层面和更广范围的运用推广铺平了道路,指明了方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