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刘爱华介绍10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刘爱华表示,从前10个月经济运行状况来看,主要指标都保持在合理区间,经济稳定运行的基本面没有发生改变,包括生产和需求、就业、物价、国际收支这些总量指标都保持了平稳运行的态势,新动能继续发展壮大,结构调整稳步推进,质量效益继续改善。从长期角度看,我国长期发展的优势和潜力也是比较充足的,将支撑中国经济继续行稳致远。

  01

  消费:前10月社消总额增长9.2%,与1-9月持平

  在消费领域,就单月来看,社会零售总额终结“三连涨”,增速有所回落。数据显示,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534亿元,同比增长放缓至8.6%。

  据刘爱华介绍,从零售来看,10月当月由于中秋节假日的前移、今年双11及双12电商购物节促销活动比较集中,居民消费活动受到影响,所以当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6%,比上个月回落0.6个百分点。但从累计增速来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0月累计增长9.2%,和1-9月持平,所以增速比较平稳。

  累计来看,1-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9.2%。升级类商品销售增长较快。1-10月份,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化妆品类、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1.4%和10.4%,增速分别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快2.2和1.2个百分点。

  同时,刘爱华表示,我国新服务发展较快。数据显示,1-10月份,全国网上零售额70539亿元,同比增长25.5%。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实现54141亿元的网上零售额,增长26.7%,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7.5%,比上年同期提高3.5个百分点;非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6398亿元,增长21.8%。

  另外,在物价方面,数据显示,10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5%,涨幅与上月持平。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同比上涨2.9%,居住上涨2.5%,交通和通信上涨3.2%。1-10月份累计,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1%。

  刘爱华指出,10月市场物价温和上涨。10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5%,涨幅与上月持平;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3.3%,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物价体现了供需基本平稳、基本平衡的格局。

  02

  投资:基建投资增速回升

  同时,10月固定资产投资领域一些主要指标确实出现了企稳回升的迹象,基础设施投资出现了年内首次回升,工业略有回升、投资出现了连续两个月的小幅回升,其中制造业投资连续7个月回升,民间投资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数据显示,1-10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47567亿元,同比增长5.7%,增速比1-9月份加快0.3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小幅回升。

  发布会上,据刘爱华介绍,1-10月基础设施投资在年内出现了首次增速回升。数据显示,1-10月份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3.7%,比前三季度加快0.4个百分点。其中,生态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业增长比较快,1-10月增长36.7%,比前三季度加快了3个百分点;道路运输业1-10月增长10.1%,也有所加快;民间投资投向基础设施也是加快的,1-10月份增长6.3%,比前三季度加快1.2个百分点。

  刘爱华表示,结构上可以看到,基础设施的加快主要体现在一些短板领域,包括生态环境、道路运输,再有表现在民间投资的加快,这说明目前采取的PPP项目对民营企业进入的鼓励、支持和引导政策都见到了效果,政策落实的力度确实在加大,像前期停缓建的基建项目陆的开工复工,一些重大水利、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项目进度加快,体现了政策支撑对基础设施投资回升的作用。

  “但也要看到,3.7%是低位回升,回升的力度和水平都处于低位。”刘爱华表示,从未来发展看,还是要从政策支撑、资金支持、政策落实力度等方面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支持,加大基础设施补短板的力度,促进基础设施投资的企稳回升。

  分产业来看,第二产业投资增长5.8%,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9.1%,比前三季度加快0.4个百分点,连续7个月增速回升。1-10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99325亿元,同比增长9.7%。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33117万平方米,增长2.2%;全国商品房销售额115914亿元,增长12.5%。

  据刘爱华介绍,新动能不断成长。中高端制造业增长较快。1-10月份,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1.9%和8.4%,分别快于规模以上工业5.5和2.0个百分点。新产品较快增长。1-10月份,新能源汽车、智能电视产量分别增长54.4%和19.6%。

  03

  外贸:10月进出口增速攀升

  数据显示,10月份,进出口总额27478亿元,同比增长22.9%,增速比上月加快5.7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4907亿元,增长20.1%,加快3.2个百分点;进口12571亿元,增长26.3%,加快8.8个百分点。

  刘爱华表示,从目前的数据来看,除外贸外资形势外,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交货值、就业平稳,目前中美经贸摩擦对总体经济影响比较有限。

  海关总署统计分析司司长李魁文此前表示,前10个月,我国进出口保持稳定增长,主要是因为世界经济呈现复苏势头,国内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一系列稳外贸政策效应不断释放,营商环境持续改善。

  此前一系列的减税降费措施无疑对外贸进口的迅猛增长功不可没。11月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表示,要加大减税力度。推进增值税等实质性减税,对小微企业、科技型初创企业可以实施普惠性税收免除;11月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对符合条件的努力稳定就业的参保企业,可通过减费方式,返还企业及其职工缴纳的50%失业保险费。

  “近段时间以来的减税降费措施对当下的进口贸易情况产生了很大影响。”对外经贸大学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院院长屠新泉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屠新泉指出,近期的降税政策在汽车、药品等国内需求量大的进口商品上发挥了显著的效果,对进口量形成了有力的助推。

  对于出口量保持迅猛增长的原因,李魁文指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已成为拉动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新动力。今年前10个月,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计进出口6.84万亿元,增长14.8%,高出全国整体增速3.5个百分点,占我外贸总值的27.3%,比重提升0.8个百分点。

  对于出口未受贸易摩擦影响的原因,光大证券高级宏观分析师周子彭分析师表示,出口商“抢跑”可能是主要因素。美国对第三批2000亿美元中国输美商品加征10%关税的措施自9月24日生效,特朗普政府表示,2019年1月1日起,税率将升至25%。考虑到海运时间,美国进口商要求11月底前中国出口商可以提前发货,以防止2019年元旦的关税冲击。

  不过,刘爱华也指出,要看到,外部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比较多,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长动能都有所减弱,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不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出现了高位波动。从国内来看,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依然比较突出,一些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经营仍然存在较多困难。所以,对下一步的经济运行仍然要保持警醒,要进一步狠抓政策落地落实,着力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内需动力,释放内需潜力,努力完成全年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