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國新辦舉行新聞發佈會,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劉愛華介紹10月份國民經濟運行情況。劉愛華表示,從前10個月經濟運行狀況來看,主要指標都保持在合理區間,經濟穩定運行的基本面沒有發生改變,包括生產和需求、就業、物價、國際收支這些總量指標都保持了平穩運行的態勢,新動能繼續發展壯大,結構調整穩步推進,質量效益繼續改善。從長期角度看,我國長期發展的優勢和潛力也是比較充足的,將支撐中國經濟繼續行穩致遠。

  01

  消費:前10月社消總額增長9.2%,與1-9月持平

  在消費領域,就單月來看,社會零售總額終結“三連漲”,增速有所回落。數據顯示,10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5534億元,同比增長放緩至8.6%。

  據劉愛華介紹,從零售來看,10月當月由於中秋節假日的前移、今年雙11及雙12電商購物節促銷活動比較集中,居民消費活動受到影響,所以當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8.6%,比上個月回落0.6個百分點。但從累計增速來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0月累計增長9.2%,和1-9月持平,所以增速比較平穩。

  累計來看,1-10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9.2%。升級類商品銷售增長較快。1-10月份,限額以上單位商品零售額中,化妝品類、通訊器材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分別增長11.4%和10.4%,增速分別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快2.2和1.2個百分點。

  同時,劉愛華表示,我國新服務發展較快。數據顯示,1-10月份,全國網上零售額70539億元,同比增長25.5%。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實現54141億元的網上零售額,增長26.7%,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爲17.5%,比上年同期提高3.5個百分點;非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16398億元,增長21.8%。

  另外,在物價方面,數據顯示,10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2.5%,漲幅與上月持平。分類別看,食品菸酒價格同比上漲2.9%,居住上漲2.5%,交通和通信上漲3.2%。1-10月份累計,全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2.1%。

  劉愛華指出,10月市場物價溫和上漲。10月份,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2.5%,漲幅與上月持平;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上漲3.3%,比上月回落0.3個百分點。物價體現了供需基本平穩、基本平衡的格局。

  02

  投資:基建投資增速回升

  同時,10月固定資產投資領域一些主要指標確實出現了企穩回升的跡象,基礎設施投資出現了年內首次回升,工業略有回升、投資出現了連續兩個月的小幅回升,其中製造業投資連續7個月回升,民間投資繼續保持較快增長。數據顯示,1-10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547567億元,同比增長5.7%,增速比1-9月份加快0.3個百分點,連續兩個月小幅回升。

  發佈會上,據劉愛華介紹,1-10月基礎設施投資在年內出現了首次增速回升。數據顯示,1-10月份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3.7%,比前三季度加快0.4個百分點。其中,生態環境保護和環境治理業增長比較快,1-10月增長36.7%,比前三季度加快了3個百分點;道路運輸業1-10月增長10.1%,也有所加快;民間投資投向基礎設施也是加快的,1-10月份增長6.3%,比前三季度加快1.2個百分點。

  劉愛華表示,結構上可以看到,基礎設施的加快主要體現在一些短板領域,包括生態環境、道路運輸,再有表現在民間投資的加快,這說明目前採取的PPP項目對民營企業進入的鼓勵、支持和引導政策都見到了效果,政策落實的力度確實在加大,像前期停緩建的基建項目陸的開工復工,一些重大水利、交通、能源等基礎設施項目進度加快,體現了政策支撐對基礎設施投資回升的作用。

  “但也要看到,3.7%是低位回升,回升的力度和水平都處於低位。”劉愛華表示,從未來發展看,還是要從政策支撐、資金支持、政策落實力度等方面加大對基礎設施的支持,加大基礎設施補短板的力度,促進基礎設施投資的企穩回升。

  分產業來看,第二產業投資增長5.8%,製造業投資同比增長9.1%,比前三季度加快0.4個百分點,連續7個月增速回升。1-10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99325億元,同比增長9.7%。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133117萬平方米,增長2.2%;全國商品房銷售額115914億元,增長12.5%。

  據劉愛華介紹,新動能不斷成長。中高端製造業增長較快。1-10月份,高技術製造業、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11.9%和8.4%,分別快於規模以上工業5.5和2.0個百分點。新產品較快增長。1-10月份,新能源汽車、智能電視產量分別增長54.4%和19.6%。

  03

  外貿:10月進出口增速攀升

  數據顯示,10月份,進出口總額27478億元,同比增長22.9%,增速比上月加快5.7個百分點。其中,出口14907億元,增長20.1%,加快3.2個百分點;進口12571億元,增長26.3%,加快8.8個百分點。

  劉愛華表示,從目前的數據來看,除外貿外資形勢外,規模以上工業出口交貨值、就業平穩,目前中美經貿摩擦對總體經濟影響比較有限。

  海關總署統計分析司司長李魁文此前表示,前10個月,我國進出口保持穩定增長,主要是因爲世界經濟呈現復甦勢頭,國內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一系列穩外貿政策效應不斷釋放,營商環境持續改善。

  此前一系列的減稅降費措施無疑對外貿進口的迅猛增長功不可沒。11月1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表示,要加大減稅力度。推進增值稅等實質性減稅,對小微企業、科技型初創企業可以實施普惠性稅收免除;11月2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提出,對符合條件的努力穩定就業的參保企業,可通過減費方式,返還企業及其職工繳納的50%失業保險費。

  “近段時間以來的減稅降費措施對當下的進口貿易情況產生了很大影響。”對外經貿大學中國世界貿易組織研究院院長屠新泉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屠新泉指出,近期的降稅政策在汽車、藥品等國內需求量大的進口商品上發揮了顯著的效果,對進口量形成了有力的助推。

  對於出口量保持迅猛增長的原因,李魁文指出,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貿易已成爲拉動我國對外貿易發展的新動力。今年前10個月,我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計進出口6.84萬億元,增長14.8%,高出全國整體增速3.5個百分點,佔我外貿總值的27.3%,比重提升0.8個百分點。

  對於出口未受貿易摩擦影響的原因,光大證券高級宏觀分析師周子彭分析師表示,出口商“搶跑”可能是主要因素。美國對第三批2000億美元中國輸美商品加徵10%關稅的措施自9月24日生效,特朗普政府表示,2019年1月1日起,稅率將升至25%。考慮到海運時間,美國進口商要求11月底前中國出口商可以提前發貨,以防止2019年元旦的關稅衝擊。

  不過,劉愛華也指出,要看到,外部的不穩定不確定因素比較多,世界經濟和貿易增長動能都有所減弱,國際金融市場動盪不安,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出現了高位波動。從國內來看,長期積累的結構性矛盾依然比較突出,一些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經營仍然存在較多困難。所以,對下一步的經濟運行仍然要保持警醒,要進一步狠抓政策落地落實,着力激發市場活力,增強內需動力,釋放內需潛力,努力完成全年的經濟社會發展目標。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