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中的風物,例如山川河流,明月星辰,草木魚蟲……誰都知道它們是無情的。可是,在文學作品中,這些無情的“自然風物”不僅情深意長,而且性格各異,就像人一樣有了靈魂。這種現象在中國古典詩詞中尤其普遍。
在古典詩詞中,由於詩人的觀感心情不同,很多自然風物被有意地人格化,成了詩人們抒情達意的載體。久而久之,其中一些風物還被逐漸格式化,成爲人類某種情感和品質的固定象徵。例如,看到梅花,人們自然而然就會想到“高潔”、“堅強”,看到“鴛鴦”,人們自然而然就會想到“愛情”、“忠貞”……

二年寄跡閩山寺,一笑翻然向浙江。
明月不知君已去,夜深還照讀書窗。

在宋代文壇,古詩寫得好的人很多,例如蘇軾、黃庭堅、陸游、楊萬里、范成大、陳與義等等。在他們筆下,宋詩呈現出了一種與唐詩完全不同的藝術魅力,內斂、深婉、富含哲理。但同時,也給人們形成了一種印象,似乎宋詩不講“理”就不是宋詩。
事實上,宋詩並不一定都以“說理”見長。也有一些宋詩情感豐富,韻味悠長,只談情,不說理。例如宋代詩人劉子翬(huī)的這首《絕句送巨山》。看到詩人的名字,估計很多人都一臉懵逼,這是誰呀?沒聽過呀!

確實,在宋代文壇,這位詩人十分冷門。很多人可能連詩人的名字都不會讀。那麼他是誰呢?劉子翬,福建崇安人,大概生活在北宋末年南宋初年,是宋代著名理學家,爲朱熹義父,史稱屏山先生。錢鍾書先生稱他是“詩人裏的一位道學家”,詩歌造詣頗高,風格清爽明快。
雖然是一位道學家,但是劉子翬這首詩卻沒有一點“道學氣”,流暢自然,情韻深厚,感人肺腑。尤其是詩作後兩句“明月不知君已去,夜深還照讀書窗”美到無與倫比,網友讀後,直呼“太驚豔了!”讀完後只剩嘆息。

詩作三、四句“明月不知君已去,夜深還照讀書窗”轉換角度,展開聯想,用虛擬筆法想像朋友走後,人去樓空的情景,以此來寄託自己對他的深切思念。朋友走後,詩人還常常回到他原來住過的地方,回想着他們曾經在一起品茶論道,暢談人生的情景。

此時,一切依舊,但早已物是人非,人去樓空了。詩人望着眼前空空的屋子,愈發思念好友。可是,他卻不直接說出,而是通過明月來自於寄託自己的情思,韻味悠長,感人至深。明月無情,在朋友走後,依舊每晚照着空空的屋子,天地間只剩下一個多情的詩人孤獨地駐留在原地,惆悵不已。

可以說,中國人的浪漫深情,在這首詩裏表現得淋漓盡致。詩人不直言自己對朋友的思念之情,而是借天上明月的無情來反襯自己的多情。如此一轉折,不僅加深了詩作的底蘊,還把情感表現得更加真摯深婉。讀完此詩後,讓人只剩下一聲聲嘆息!中國古典詩詞的美就是如此令人驚豔!

(注:文中圖片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本作者刪除。在此,感謝圖片的提供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