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敖云的制香工厂不仅让这项在家族中传承了400多年的手工技艺不失传,更让30多位残障工友实现生命价值的人。“蒙古族传统手工制香技艺对制香人的耐性有极高的要求,看似简单的一款香料,要经过药材甄选、打磨、配制香粉、和香膏、装模、压制、修边、配饰制作等十几道工序,工作内容繁复、枯燥,所以多年来,工厂长期面临招不上人的困难。

中新网内蒙古新闻11月29日电 (王鸣远)“普通人无法接受的枯燥工作,却因为难度小和操作简单的缘故让这些残疾工友找到了用武之地。”29日,“80后”蒙古族传统制香传承人敖云在即将落成的新工作室中说道。

“大家准备一下工具,开始制作吧。”每天早晨八点半,敖云会准时出现在制作工坊里,和工厂里的残障工友一起制香。2018年,敖云将整个香品生产线落户于内蒙古众益残疾人服务中心,既解决残疾人就业问题,也给自己的制香厂带来转机。

“我双腿活动不便,但是对于制香的工作没有任何影响,平时负责制作一些企业的定制香牌,日常工作中工友们有困难都找我帮忙,这份工作不仅给了我收入来源,也让我实现了自己的的价值,活得更敞亮。”48岁的残疾工友曹和告诉记者。

“蒙古族传统手工制香技艺对制香人的耐性有极高的要求,看似简单的一款香料,要经过药材甄选、打磨、配制香粉、和香膏、装模、压制、修边、配饰制作等十几道工序,工作内容繁复、枯燥,所以多年来,工厂长期面临招不上人的困难。”敖云介绍说。

“以前做别的工作的时候会被嫌弃动作慢,但是做香的时候工友们都夸我做得细致。我喜欢蒙古香里面草药的味道,每天和残疾工友们一起做香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情。”残疾工友小丽边展示她制作的倒流香边说。

目前,敖云的制香技艺生产线已接纳一、二级重度肢体残疾及智力障碍人士近30人,他们根据各自的身体情况,负责制香的不同工序。年轻人难以接受的枯燥工作,却让众多残疾工友找到了存在价值。敖云的制香工厂不仅让这项在家族中传承了400多年的手工技艺不失传,更让30多位残障工友实现生命价值的人。

随着工厂生产能力的的不断扩大,销售额也在不断攀升,尤其是定制香品的生意接连不断。看着一张张订购单摆在桌上,敖云喜不自胜。今年敖云制香厂生产的产品入选“一带一路——重走昭君路”活动;“根令香集”产品被福建省文史研究院选定为“一带一路”系列活动的国礼之一,被带出国门。

“生意好起来我比谁都高兴,一方面生意好了,也就意味着工厂的残障工友们的制香工作有了更大的保障。另一方面,看着蒙古族传统手工艺香品被越来越多人接受和喜欢,让我更加坚定了传承这项技艺的信心和决心。我们将有更好的工作环境,也希望残疾工友们在这里工作的更舒心。”敖云说。(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