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敖雲的制香工廠不僅讓這項在家族中傳承了400多年的手工技藝不失傳,更讓30多位殘障工友實現生命價值的人。“蒙古族傳統手工制香技藝對制香人的耐性有極高的要求,看似簡單的一款香料,要經過藥材甄選、打磨、配製香粉、和香膏、裝模、壓制、修邊、配飾製作等十幾道工序,工作內容繁複、枯燥,所以多年來,工廠長期面臨招不上人的困難。

中新網內蒙古新聞11月29日電 (王鳴遠)“普通人無法接受的枯燥工作,卻因爲難度小和操作簡單的緣故讓這些殘疾工友找到了用武之地。”29日,“80後”蒙古族傳統制香傳承人敖雲在即將落成的新工作室中說道。

“大家準備一下工具,開始製作吧。”每天早晨八點半,敖雲會準時出現在製作工坊裏,和工廠裏的殘障工友一起制香。2018年,敖雲將整個香品生產線落戶於內蒙古衆益殘疾人服務中心,既解決殘疾人就業問題,也給自己的制香廠帶來轉機。

“我雙腿活動不便,但是對於制香的工作沒有任何影響,平時負責製作一些企業的定製香牌,日常工作中工友們有困難都找我幫忙,這份工作不僅給了我收入來源,也讓我實現了自己的的價值,活得更敞亮。”48歲的殘疾工友曹和告訴記者。

“蒙古族傳統手工制香技藝對制香人的耐性有極高的要求,看似簡單的一款香料,要經過藥材甄選、打磨、配製香粉、和香膏、裝模、壓制、修邊、配飾製作等十幾道工序,工作內容繁複、枯燥,所以多年來,工廠長期面臨招不上人的困難。”敖雲介紹說。

“以前做別的工作的時候會被嫌棄動作慢,但是做香的時候工友們都誇我做得細緻。我喜歡蒙古香裏面草藥的味道,每天和殘疾工友們一起做香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情。”殘疾工友小麗邊展示她製作的倒流香邊說。

目前,敖雲的制香技藝生產線已接納一、二級重度肢體殘疾及智力障礙人士近30人,他們根據各自的身體情況,負責制香的不同工序。年輕人難以接受的枯燥工作,卻讓衆多殘疾工友找到了存在價值。敖雲的制香工廠不僅讓這項在家族中傳承了400多年的手工技藝不失傳,更讓30多位殘障工友實現生命價值的人。

隨着工廠生產能力的的不斷擴大,銷售額也在不斷攀升,尤其是定製香品的生意接連不斷。看着一張張訂購單擺在桌上,敖雲喜不自勝。今年敖雲制香廠生產的產品入選“一帶一路——重走昭君路”活動;“根令香集”產品被福建省文史研究院選定爲“一帶一路”系列活動的國禮之一,被帶出國門。

“生意好起來我比誰都高興,一方面生意好了,也就意味着工廠的殘障工友們的制香工作有了更大的保障。另一方面,看着蒙古族傳統手工藝香品被越來越多人接受和喜歡,讓我更加堅定了傳承這項技藝的信心和決心。我們將有更好的工作環境,也希望殘疾工友們在這裏工作的更舒心。”敖雲說。(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