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說幹就幹,1402年,在朱棣繼位不久後,便開始命令人打造石碑,他先是召集了全國上萬名工匠,在首都南京附近的陽山開鑿碑材三塊。明成祖朱棣打造了可以說是中國最大的爛尾工程,爲建造它活活累死3000人,這是怎麼一回事情呢。

說起長城,它已經成爲了中國的標誌性的建築,也成爲無數國人心目當中的驕傲,比不過數千年前的秦朝人,恐怕就不會這麼認爲了,爲了將那巨大的石塊從山腳搬到山嶺,無數的人累死在長城的腳下,更是誕生了“孟姜女哭長城”這樣的故事。

在明朝,也有這樣的事情。明成祖朱棣打造了可以說是中國最大的爛尾工程,爲建造它活活累死3000人,這是怎麼一回事情呢?

1398年,朱元璋去世,繼位建文帝爲了集中自己的權力,開始採取削藩的策略,藏着野心的朱棣和建文帝的矛盾徹底爆發。也就發生了之後的靖難之役。雖然建文帝比朱棣的勢力,只強不弱,但是朱棣身經百戰,最終還是取得了這一場戰爭的勝利,成功當上了皇帝。

然而靠這種手段上臺的朱棣,帝位的來路算不上名正言順,朱棣做人臣子,卻謀逆篡位,這是不忠,作爲兒子不遵守父親的遺命,這是不孝。方孝孺這樣的大儒,就根本不認同他,民間也是議論紛紛。


那麼如何挽回自己的形象?朱棣想了一個辦法:給父親修築一座巨大的石碑記載他的功德,那不就體現出自己的孝順了嗎?說幹就幹,1402年,在朱棣繼位不久後,便開始命令人打造石碑,他先是召集了全國上萬名工匠,在首都南京附近的陽山開鑿碑材三塊。材料利用的正是陽山山體當中完整性好十分巨大的棲霞灰巖。

這三塊碑材無比巨大,其中碑座石材高13米,寬16米,長30.35米,重達1.6萬噸;碑身石材長49.40米,寬4.4米,高10.7米,重約9千噸左右;碑額石材高10米,長20.3米,寬8.40米,重約6千噸左右。


如果朱棣給朱元璋打造的這塊石碑立起來,那麼總的高度將會達到78米,成爲當之無愧的世界第一碑。根據《明史》記載,朱棣給這塊碑材取名爲“神功聖德碑”,清代詩人袁枚也寫下了《洪武大石碑歌》講述朱棣的這一段故事。

但是正當工作熱火朝天進行的時候,這塊石碑卻又突然廢棄不用了,發生了什麼事情?原來隨着年代慢慢的過去,朱棣的皇權慢慢穩固下來,而且他遷都到了北京,因此修建朱元璋墓碑的事情,也就沒有那麼重要了。


在另外一邊,石碑雖然修建完畢,如何將它運輸下山?又如何將它樹立起來,這個問題十分難以解決,在這項浩大的工程當中,因爲朝廷要求限期完工,規定每個石工每天要交三鬥三升石屑,由監工負責驗收。

在如此惡劣的情況下,工匠們累死或者是因爲完不成任務而被殺掉的人數,也就達到了3000多人,去世的人屍體被隨意丟在了陽山附近的“萬人坑”當中,這裏形成了一個大墳包,因此人們又將“萬人坑”附近的一個小村莊叫做墳頭村。


朱棣的目的是爲了籠絡民心,很顯然,他這種殘暴的做法,只會和民心背道而馳,恐怕這也是陽山石碑廢除的一道重要原因。不管怎麼說,雖然碑材的主體已經打造完畢,但它還是停止了下來,成爲了中國古代的最大最著名的爛尾工程。

如今,這裏也造就了南京市的風景名勝,陽山碑材雖然沒有豎立,卻有着“天下第一碑”的美名,附近的明文化村,也是以開採陽山碑材爲主題所設計的,如果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去看看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