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家長帶着孩子去親戚家或者是出門在外的時候,家長都會教孩子喊人,哪個人應該怎麼稱呼,可是有的孩子卻在這個時候不說一句話,直接鑽到父母的身後躲起來,防止目光聚集在他身上,其實這樣的孩子不少害羞,而是社交恐懼症,家長一定要正確的引導。事實上除了孩子,成年人也會有社交恐懼症,專家歸納總結了社交十大症狀。

下面是十個社交恐懼症的症狀,看看你中了幾個?

一、社交恐懼症主要症狀

1、很長的一段時間宅在家裏不出門,不願跟人接觸甚至不願出去喫飯。

2、害怕一切需要發言/表現自己的活動,因爲不自信所以說話聲音很小很小。

3、通常在人多的場合會自帶隱身技能,並不希望任何人注意到自己的存在。

4、內心世界很豐富且充滿了各種想象,但是展現出來的卻是無聲的距離感。

5、聚會時經常是別人聊得熱火朝天的,而自己聊插不進話題只能看着他們。

6、明明很孤獨卻會拒絕多數人的邀請,認爲待在家裏是最舒服自在的事情。

7、和別人說話時眼神會死活不敢對上,覺得炒雞尷尬所以回回都是快閃躲。

8、去到新的公司會害怕認識新的同事,也可以一天甚至一星期不說一句話。

9、從來不會主動聯繫以前的同學朋友,對別人的主動聯繫也不知如何是好。

10、和不熟的人交流容易成話題終結者,你問我答沒幾句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二、專家指出那麼問題原因主要在什麼地方呢?專家這樣說到:

生理原因。2000年在上海召開了有關社交恐懼症的研討會,主講人美國著名精神病學教授戴維西漢先生說,社交恐懼症的發病是因爲人體內一種叫“5-羥色胺”的化學物質失調所致。這種物質負責向大腦神經細胞傳遞信息。這種物質過多或過少都可引起人們的恐懼情緒

心理原因。社交恐懼症患者一般自尊心較強,害怕被別人拒絕,或者對自己的外貌沒有信心

家庭原因。從小性格受到壓抑,或者是父母沒有教會他們社交的技能,或者是家庭搬遷過於頻繁

社會原因。本身所處的社會環境較爲惡劣,與人交往時受到的挫折居多。

思維方式。性格其實就是人自身思維方式的一種外在體現,不正確的思維方式造就了社交恐懼症。比如過分的完美主義者受到打擊後帶來的過分自身反省,每個社交恐懼症患者都應該對“自己”(本我、自我、超我。..)有充分的瞭解。

性格原因。性格本身就害怕做事情出現問題,害怕和人交往,擔心和人交往別人會看出自己的某些缺點,從而導致迴避社會。不願意和人交往。

三、如何提前預防問題的惡化呢?

1、審視現實

第一步先弄明白在你感到焦慮和膽怯時,你的大腦里正在進行怎樣的化學反應。你並非不正常,你的大腦僅僅是對新的刺激反應反常,使你處理起來格外小心。瞭解這點,將幫助你合理理解到底發生了什麼,並且使你在未來遇事更放鬆。

你不用變的害羞又焦慮,告訴自己,只是一些化學物質和細胞遇到一些不存在的威脅時的反應,無需恐慌(忽略加速跳動的心臟和出汗的手心),冷靜下來,理智應對。

2、拒絕消極想法

在做演講時,通常有三個相關概念:有你打算呈現出的事物,你實際呈現出的和你希望呈現的。當你專注於自己還能完善的地方,那些消極想法,那麼就是惡性循環。離開會議,聚會或者某個社交場合之後,別老念着那些本該做的更好的地方,別去想"爲什麼我會那樣說"。

每個人時不時都會胡言亂語,然而,專注於負面將使你相信自己是一個在社交場合說錯話的人,而且這種想法會經常表現出來。你要認識到,每個人都會說錯話,別糾結,忽略它。

3、別給自己太大壓力

別因爲變得有趣,幽默或者善談而感到有壓力,做最正常、自然的自己。也就是成爲某種人的壓力加劇了社交焦慮和膽怯。你的一生中搞定了無數談話,你的下一個也不過是小小的考驗而已。你無須成爲整個聚會的生命所在。做最好的自己,說出自己的想法,當你必須要發表意見時。如果你無需說話,也別感到壓力,冷靜下來,玩得開心就好。

4、允許自己不完美

別總是假想人們會對你評頭論足,大部分人主要關心他們自己和他們周圍的事物,他們沒時間拿你的行爲消遣。記住這點,假如你整篇文章什麼也沒記住,那就記住這一點:只要是人都會偶爾笨手笨腳。

對話的時候,每個人時不時都會說一些不合時宜的話。不用認爲尷尬的狀況和冷場完全是你的責任,別因爲交談中的負面因素而感到內疚。總會有不合時宜的事情發生,肯定會有冷場,這些都正常,再正常不過了,繼續做你自己。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