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平(右一)在公廁改造現場

“殘疾人是坐輪椅上廁所的,他們從坡道上來,拉門的把手就需做低一點。公廁內的水龍頭不能裝得太靠裏面,身材不高的人站洗手池邊會很不方便……”

張平,杭州市城管委市容環境衛生監管中心主任。這一年多來,他每週至少要跑三次公廁改造現場,他總是身體力行去感受每個細節。他的願望是,以後大家進杭州的公廁,就像到了自己家那樣溫馨如意。

2017年,因工作變動,張平接手推進杭州的“公廁革命”。他和市容環境衛生監管中心的同事們一起,在推進全市公廁規劃標準完善、服務品質提升、長效精細管理、共商共管營造等方面,一直在努力創新。如今的杭州公廁基本實現“無臭味、有廁紙”“有洗手水、無地面水(漬)”,“廁所革命凸顯人性服務”成爲杭州2018年度市民評比的十大現象之一。今年國慶假期,杭州公廁得到了市民和中外遊客的普遍讚譽。

機制創新聯動三部門一起搞“廁所革命”

“乾淨、整潔、免費、方便一直是杭州公廁的‘代名詞’。杭州公廁2013年獲得住建部 ‘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2017年,杭州配有專門保潔人員管理的公廁已達1627座,主城區基本形成了‘10分鐘如廁圈’。要在這個基礎上更進一步,難度很大。”張平坦言,一年多來,他有很大的壓力,但面對挑戰也很興奮。

“杭州公廁有個問題,一直以來多部門管理,市區公廁由我們市城管委市容中心管,旅遊公廁由旅委管,農村公廁由農辦管,不同部門間的建設標準和管理模式都不統一。”張平到任後的第一件事,就是主動上門去找其他部門溝通,過程很順利,大家一拍即合。

張平所在的市城管委市容中心聯動市旅委、市農辦等部門,深入調查研究和廣泛徵求社會民意,由此誕生了《杭州市“廁所革命”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統籌推進城市、旅遊景點和農村公廁的建設管理工作。

“我們幾個部門攜手合作,各自發揮長處,事半功倍。”張平說,比如在微信上開發找廁所程序,他們依託市旅委的程序,在4月份正式發佈了“杭州找廁所”微信小程序,市民和遊客可自由選擇,程序還分爲中文、英文、日語、韓語四個語言版本。

標準創新 出臺杭州首部城市公廁設置地方標準

有了合作還不夠,要讓杭州公廁管理更規範,統一標準很重要。

從今年年初開始,張平帶着其市容中心的業務骨幹,加班加點對2009年由市城管辦印發的《杭州市區星級公共衛生間設計標準導則》進行重新修訂。他們連續奮戰了近半年,今年8月10日《城市公共廁所設置標準》正式實施,這是杭州首部城市公共廁所設置地方標準。該標準明確了城市公廁的規劃指標,對公廁內外標識標牌、平面佈局、內部設施、水電排污、通風除臭等建設標準進行統一規範。其中,新建公廁面積、無性別廁間的數量等4項指標,填補了國家標準的空白,除臭、無障礙設施等4項指標超過了國家標準。

“出臺了標準後,不管市區的公廁,還是旅遊景點、農村的公廁,都可以參照來做。我們還承諾,隨時隨地給旅委和農辦提供技術支持。”張平說,新的地方標準適合杭州全部地區,首先考慮的就是讓使用者如廁舒適。例如,規定城市道路商業性路段,步行3分鐘可如廁;旅遊景區間隔600米到800米,需設置一座公廁;新建公廁面積不小於75平方米。

技術創新 家居式管理模式

杭州公廁有“二無二有”的特點,全國找不到第二個。“二無”,就是“無味”和“地面無水”,“二有”就是“有紙”和“洗手有水”。張平說起這事很自豪,“我一直希望,大家進了公廁,就像到了自己家一樣溫馨。”

“有一次,我帶兒子去游泳,發現泳池邊總是放着一個大風力吹風機,一問才知道,這樣泳池內溢出的水會很快乾掉。我覺得這個可以借鑑。”此外,張平調研後還發現很多公廁晚上不夠亮,容易摔跤。

今年,杭州城區要提升改造公廁100座,這些都已試點安裝吊(壁)扇或小型鼓風機,確保廁內地面始終保持乾燥、無積水,另外還換上了同等能耗的LED燈,照明水準已達到居家水平。

“我和同事們討論公廁問題,很多次大家都提到母嬰、兒童、老年人等特殊人羣如廁問題,所以,我們大力推進‘第三衛生間’建設。”據悉,今年杭州會在74座內配有“第三衛生間”,它們的出現更適應杭州這樣的旅遊城市。

“未來我們對杭州公廁的建設與運營還有很多想法,最強烈的一點就是要拓展其服務範疇,讓每個公廁都變成一個綜合體。”張平說,他去國外考察,發現很多廁所都變樣了,一半賣咖啡,一半是廁所。客人絡繹不絕,誰都不嫌棄。張平說,要讓公廁不再產生“鄰避效應”,就要繼續提升品質,“只要外觀協調,沒有味道,服務質量保證,這事肯定能成。”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