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深呼吸!長春空氣質量連續100天優良

自10月20日開始冬季供暖

至11月13日

我市空氣質量始終保持優良狀態!

整體環境空氣質量達到有記載以來

同期最好水平!

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發佈的監測數據顯示:今年10月20日至11月12日,長春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爲24天,其中優級8天、良級16天,優良率100%,這是有記載以來同期首次。至此,長春市空氣質量已連續100天優良,今年空氣優良天數已達275天,比上年同期增加39天。

今年8月5日至11月12日,長春市市區環境空氣中:

(一)可吸入顆粒物(PM10)濃度爲4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32.9%。

(二)細顆粒物(PM2.5)濃度爲2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43.6%。

(三)二氧化硫(SO2)濃度爲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42.9%。

(四)二氧化氮(NO2)濃度爲3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0.5%。

      4項參數濃度值均達到新《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實施以來同期最好水平。空氣質量綜合指數值爲3.20,同比下降27.3%,整體環境空氣質量達到有記載以來同期最好水平。

      據環保和氣象專家分析,我市空氣質量明顯改善,原因之一是由於氣象條件較利於污染物擴散,更重要的原因是近年來特別是2016年以來,我市全面加強大氣污染綜合防治、開展伊通河綜合治理、舊城改造提升、機動車擁堵徹底治理、城市全面精細化管理等綜合施策的結果。

爲提高城市環境空氣質量,建設宜居長春,我們的政府積極展開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在燃煤、秸稈、揚塵、工業、機動車等污染治理方面,多措並舉,精準施策,協同發力,成果顯著。

(一)治理燃煤污染:

      截至目前,全市共投入財政補貼資金15億元,淘汰燃煤鍋爐共計7001臺,每年節約燃煤約180萬噸,減少排放煙塵約0.9萬噸、二氧化硫約1.08萬噸。全市共實施暖房子外牆保溫改造3800萬平方米。每年可減少標煤38萬噸,減少排放煙塵0.26萬噸、二氧化硫0.32萬噸。煤炭消費佔能源消費總量比重由2013年的86%下降至2017年的67.3%。實施大型燃煤鍋爐達標改造,全市457臺每小時20蒸噸及以上燃煤鍋爐完成450臺,全市16臺20萬千瓦及以上燃煤機組全部實現超低排放。對不合格的1619.98噸煤炭實施查封扣押。

(二)控制秸稈焚燒污染:

      10月以來,通過劃定秸稈禁燒區、出臺責任追究辦法、加強現場監管、強化綜合利用等方式,全面加強秸稈焚燒監管。10月5日至11月2日,我市無一例火點。

(三)整治揚塵污染:

      加快城市綠化,每年消除裸露地面300公頃以上。伊通河綜合治理工程,完成33公里綠道建設,新增綠地1350公頃,新增公園11處,新增樹木6萬餘株。“以克論淨、深度保潔”擴大到60條街路。今年市、區兩級政府共投入2.2億元,新增大型洗掃車、高壓沖洗車、多功能道路清掃清洗保潔車、人行步道清洗車和灑水車等保潔車輛380臺,主次幹道機械化清掃率達85%。嚴控建築施工揚塵污染,對16個施工現場在媒體平臺曝光,對不合格工地依法依規進行整治。

(四)治理工業污染:

      重點實施了長春寶成生化發展有限公司等16家高污染工業企業搬遷改造和退城入園,關閉取締39戶石灰企業,淘汰落後產能180萬噸。全市共排查出“散亂污”企業2308家,完成整治993家。督促企業開展煙氣治理改造,確保大氣污染物排放穩定達標。

(五)管控移動源污染:

     積極發展新能源車,全市4265臺公交車中,插電式混合動力公交車174臺,純電動公交車250臺,天然氣公交車3500臺。全市15401臺出租汽車均實施了“油改氣”。對經銷質量不合格油品的經營者依法予以處罰。累計淘汰黃標車10.7萬輛,約佔總量的96.5%。

既要金山銀山

又要綠水青山

相信在我們的不懈努力下

長春環境空氣質量將會不斷提升

我們的城市會擁有更美好的

碧水藍天

記者:楊洪倫

圖片來源網絡

編輯:楊美娜

實習編輯:李津宇

責編:苑丹 于飛

"掌上長春"微信公衆平臺 微信ID:ccrb1945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