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要唱”,不少中老年朋友也能做到,但多見於少數人躲在家裏唱,到卡拉OK歌舞廳飆歌,跟隨着廣場一角的草根樂隊唱,或者在老年大學的音樂班裏學唱,真正把“唱歌”當作一項有氧健康運動去實而踐之,能在大庭廣衆之下無拘無束吼上一嗓子的,還不是太多。其實,一個人退休之後,大可不必“長恨春歸無覓處”,抬望眼,可發現,人生的“桃花”在“四要”之處,正次第盛開。

有聲資訊每天爲您帶來中老年聽衆最關心的資訊,歡迎您每天收聽

老人“四要”看過來

彭友茂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躲入此中來。

這是白居易膾炙人口的七言絕句《大林寺桃花》。詩的開首“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兩句,是寫詩人登山時已屆孟夏,正屬大地春歸、芳菲落盡的時候了。但不期在高山古寺之中,又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景: 一片始盛的桃花。

從緊跟後面的“長恨春歸無覓處”一句可以得知,詩人在登臨之前,就曾爲春光的匆匆不駐而怨恨,而惱怒,而失望。因此當這始料未及的一片春景衝入眼簾時,該是使人感到多麼驚異和欣喜。

我由這首詩想到,不少中老年朋友進入老境後,也曾爲退休後進入“春光”的匆匆不駐而失落、失望,苦悶、苦惱。其實,一個人退休之後,大可不必“長恨春歸無覓處”,抬望眼,可發現,人生的“桃花”在“四要”之處,正次第盛開。

“四要”者何?四要就是要唱,要跳,要笑,要俏。

像上世紀說“老三篇最容易讀,真正做到就不容易了”一樣,這8個字的口訣,合轍押韻,言簡意賅,好記易懂,但“真正做到”也不那麼容易。

大致說來,四者當中,頂數“要跳”普及率高。君不見,廣場舞從北國到江南,從珠江之畔東海之濱到鳳凰城裏賀蘭山下,以中老年人爲主體, 也吸引來不少年輕者,跳得如癡如醉,不亦樂乎。

“要唱”,不少中老年朋友也能做到,但多見於少數人躲在家裏唱,到卡拉OK歌舞廳飆歌,跟隨着廣場一角的草根樂隊唱,或者在老年大學的音樂班裏學唱,真正把“唱歌”當作一項有氧健康運動去實而踐之,能在大庭廣衆之下無拘無束吼上一嗓子的,還不是太多。原因,就是許多人想唱,可害羞,人一多,“張不開口”。我一個高中同學,今年70多歲了,他唱歌從來不打怵:在廣場,他敢唱;逛公園,他不時哼上一曲。最拿手最愜意的,是一早一晚,一個人騎車到“地廣人稀”的濱河小樹林裏,“肆無忌憚”地引吭高歌。眼下,他耳不聾,眼不花,面色紅潤,精力過人,每天駕駛着自己的愛車到處跑。他的活力之源,相當一部分來自他愛唱,敢唱。

“要笑”,似乎最容易做到,好多人都能做到。但有意識地笑着面對生活,“生活以痛吻我,我卻報之以歌”,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特別是在身處逆境的時候。笑能養生,道理不必多講。愛國將領張學良在1936年西安事變之後,便踏上了漫長曲折的幽禁之路。但他把“被幽禁”當成了修身養性的大課堂,每日清晨登山時,他都大笑30分鐘。靠這一妙招,他活了101歲。

我們普通人,沒有生活的大起大落和命運多舛,有的只是偶爾的小挫折小災難小不幸。我們做不到像張學良那樣每天大笑30分鐘,每天大笑13分鐘行吧,3分鐘行吧?做不到出聲朗笑開懷大笑,反倒遇事不樂鬱鬱寡歡獨坐愁城,奢談什麼長壽?

許多中老年朋友不怎麼在乎,更不去追求四要裏的“俏”,似乎一個人只要穿得不邋遢,不至於讓人感覺自己不修邊幅就行了。其實這是一個認識誤區。基於每個人審美觀不同,穿衣戴帽各有所好。但一個人的穿戴打扮能體現他的性格和精氣神兒。中老年人特別是老年朋友,即使老了,也還是要注意穿戴裝扮,顏色不妨鮮亮一些,款式儘可時髦一些。道理很簡單:年齡可以老,心靈不能老,這是對待生活應有的心態,也是對“觀衆”——我們每天都要看到的人的一種尊重:着裝得體,是尊重;打扮得前衛俏麗一些,在彰顯自己有朝氣、有魅力的同時,也能給別人一種精神感染和薰陶,傳遞一種正能量。

一句話,即使老了,我們也要老得漂亮。

本期播講人:韓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