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央行副行長劍指支付亂象第三方支付監管應常態化

金融觀察

我國的支付業正進入下半場,防範和化解支付風險的嚴監管已經常態化。

近日的第八屆中國支付清算論壇上,央行副行長範一飛針對支付行業亂象,做了主旨演講。這與其在去年的相同時刻所做的“當前我國支付產業面臨邁向高質量發展的重大轉折”的表態,一脈相承,也預示我國的支付業正進入下半場,防範和化解支付風險的嚴監管已經常態化。

衆所周知,近年來我國第三方移動支付行業保持高速發展。其中多項技術說在全世界領跑也並不爲過。但這一行業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信用風險、洗錢風險、技術風險等也一直如影隨形,第三方支付的確也存在主體與監管主體定性不明、責任劃分與賠償標準不明確、相關法律規制滯後、內控體系缺陷等問題。

事實上,過去數年間的嚴監管、控風險大趨勢,已經讓中國的支付市場結構與行業格局產生了巨大變化,用業內人士的話來說就是“躺着賺錢的日子結束了”。支付行業賴以爲生的手續費收入已近微薄。少數支付機構通過爲黃賭毒、洗錢等不法團伙開通支付通道等,來分一杯羹的盈利方式,早已窮途末路。

從2017年開始的支付牌照註銷“浪潮”延續到了2018年。據央行公示信息,過去兩年間共註銷27張支付牌照。僅2018全年支付業務的違規罰單超過百張,數千萬元級的罰單頻現。2019年以來,除對資金交易額度的管控愈加嚴格之外,以今年1月14日的客戶備付金要實現100%集中交存這一點對支付行業影響最大,因爲備付金利息收入可佔平臺近半收益。

範一飛還指出,近年來,個別大型支付機構憑藉C端客戶優勢和補貼措施,以低價競爭手段搶奪高淨值客戶,嚴重扭曲了市場秩序。同時,將原本跨行收單交易轉化爲本單交易,支付交易的真實性和透明度難以保證,也增加了商戶成本和市場集中度,不利於公平競爭和市場長期健康發展。這一點實際上是指“斷直連”問題。第三方支付機構通過在多家銀行開設自有的“直連”賬戶來實現支付清算的“合體”,屏蔽掉央行清算系統。而只有在斷直連之後,海量數據最終彙總至央行,以便實施穿透式監管。用通俗的話來說,甲乙兩人之間的一百塊轉賬,在支付平臺上只是體現爲甲往平臺充值一百塊,乙從平臺提取一百塊,甲乙之間的關係沒有體現與難以追溯,在資金劃轉這一層面,平臺此刻就化身爲銀行的角色,洗錢漏洞無疑放大。

支付交易的安全與行業的長遠發展牢牢捆綁在了一起,決定了支付行業是再一次升級還是阻滯其發展。例如只有遵循“最小夠用”原則將採集的人臉信息進行加密存儲,併爲每一人臉信息單獨創建密鑰進行安全管理,提高安全強度的支付平臺,才能與監管“用戶授權、最小夠用”、“表達意願、多重認證”、“風險補償、全程防護”的指導方針不謀而合。

此外,靠牌照喫飯之後的日子過去之後,不少支付平臺正在爲將來做足籌劃,例如認爲支付機構可以在服務實體經濟和中小商戶上發揮更大的作用,或者通過和其他持牌金融機構合作,在供應鏈金融和消費金融等領域能一起給商家提供更好的營商環境,以及開拓產業互聯網的支付場景,將中國經驗複製到境外等,不失爲一種積極而清醒的態度。

□蔣光祥(財經評論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