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周星馳和王晶合作的電影,無一例外,都成了經典,而《九品芝麻官》無疑是兩人最後的巔峯,後來的《千王之王2000》只能算是敷衍之作。個人覺得,《九品芝麻官》不僅是周星馳無厘頭風格最成熟的作品,也能代表王晶商業電影裏的標準線。

1994年,電影繞不開的一個年份,據說這一年上帝想看電影了,《肖申克的救贖》、《阿甘正傳》、《這個殺手不太冷》、《活着》、《背靠背,臉對臉》、《飲食男女》、《獅子王》等,當然香港電影也不甘落後,諸如《國產007》、《九品芝麻官》、《東邪西毒》、《重慶森林》、《精武英雄》等。
一、王晶和周星馳最後的巔峯
前不久,星爺的《九品芝麻官》進入了豆瓣電影Top250,這條線算是豆瓣電影排名一定意義上的分水嶺,往後看,魚龍混雜,往前看,都是算得上能打的作品。
1994年3月31日,如日中天的周星馳和老搭檔王晶合作的新片《九品芝麻官》上映,拿下3017萬票房,排在那一年香港電影票房榜的第七位。
那時候的周星馳只能用“如日中天”來形容。1994年,香港票房榜前十的電影裏,周星馳一人獨佔三席,排在《九品芝麻官》前面的,是第六位的《破壞之王》,和第三位的《國產007》。
豆瓣T250榜單上,排在《九品芝麻官》前面的,還有五部周星馳的電影。《大話西遊之大月光寶盒》、《大話西遊之大聖娶親》、《唐伯虎點秋香》、《喜劇之王》、《功夫》,站在今天,回過頭來看,這五部電影實際上也代表了周星馳不同時期風格的代表。
有人說是周星馳成就了王晶,有些片面,事實上兩人更多的應該是互相成就。周星馳和王晶合作的電影,無一例外,都成了經典,而《九品芝麻官》無疑是兩人最後的巔峯,後來的《千王之王2000》只能算是敷衍之作。
個人覺得,《九品芝麻官》不僅是周星馳無厘頭風格最成熟的作品,也能代表王晶商業電影裏的標準線。
作爲商業片,整部片子的節奏和結構,被王晶也拿捏的很到位。王晶說,拍電影就是用來賺錢的。工廠裏生產產品,電影公司生產電影,是一個道理。從這個角度出發,王晶手裏有更賣錢的片子,也有更慘淡的片子,《九品芝麻官》在其中,就像一條橫亙的標準線。
而在這部電影裏,已經頗有了一些周星馳後期的風格了,不只是《唐伯虎點秋香》裏極致的做喜劇效果,除了隱喻的現實意義外,從某一些角度來看,也有一定的藝術感。
這樣的電影,原來已經是26年前了。
二,小人物的白日夢
周星馳的電影主角,基本上都是小人物。在《九品芝麻官》裏,這種小人物的形象,被塑造的很具體。
周星馳飾演的包龍星祖上幾代做官,從後面那把明朝的尚方寶劍就可以知道,包家以前的位置絕對不低。
包龍星的落魄在於父親包不同貪錢受了天譴,生的孩子全部夭折,每年白髮人送黑髮人,後來退隱回鄉,散盡家產,才養活了包龍星。也就是說,主角的家庭,實際上是落沒的上流階層家庭。
包龍星花錢買了候補知縣的官位,爲的是能撈幾筆錢,但一個小小的九品芝麻官,仍舊被人看不起,落魄到什麼程度呢?
做官的都瞧不上他,做民的都討厭他,他被夾在中間,就成了出氣筒。連賄賂,他都只有收一兩的份,連喝湯都不算,頂多算聞聞味道。膽小如鼠,爲人貪婪,沒有追求,典型的周星馳電影開頭的人物形象。
故事的轉折在戚家命案。
戚家媳婦戚秦氏遭到了常威的侮辱,被人發現後,殺光了戚家所有人。常威是水師提督的兒子,被捕後,請來了狀師,就是片頭用一兩侮辱包龍星的廣東第一狀師方唐鏡。這個案子剛好在包龍星替代正式知縣期間,由他接手。這裏的概念,就是一個人見人欺的九品芝麻官,遇到了高山仰止的龐然大物。
包龍星對戚秦氏也曾有過非分之想,瞭解悲慘的案情後勃然大怒,但在電影裏表現的就像是一隻生氣的蟑螂,並沒有人在乎。
方唐鏡先是給了包龍星一屋子的銀子,包龍星的正義感就頓時消失了。這時候,正牌知縣受了上面的招呼,接手了案子,方唐鏡又巧舌如簧的嫁禍於戚秦氏,知縣在位置上充滿正義感的宣判處以戚秦氏極刑,一切都照着他們預定的方向進行着。
包龍星也因爲一屋子銀子,被關了起來。退堂時,包龍星被這一次審判的內容震碎三觀,他對戚秦氏道歉,卻被罵狗官,到頭來,戚秦氏恨的人還是他,可他在其中只是個小人物。
在牢裏,他和戚秦氏和解,許諾會去爲她上京告御狀,說得上是一怒爲紅顏。後來他被救了出去,臨行前父親給了他半塊餅,讓他去投奔父親的老友。隨後,父親就撒手人寰。
這時候,包龍星被通緝和追殺,父親去世,自己小的像一隻螞蟻,要通過層層關卡,去皇上那裏告御狀,難於上青天。
從這裏開始,電影的鋪墊就結束了。
包龍星出逃告御狀的路上,遇到了雜技團,認識了後來的妻子,學了一身本事。到了京城以後,投奔了父親的老友,卻發現水太深,錯綜複雜,反倒被他們聯合起來,讓他在京城變成了乞丐。
直到有一天,他去了“鳳來樓”喫霸王餐,後來被扣在那裏做工。徹徹底底的淪爲了最底層的人員。
如果從另一個角度解讀這部電影,電影在這裏就已經結束了。
後來的一切,在鳳來樓裏學會了辯論,遇到了皇上,被封一品大臣,衣錦還鄉,爲戚秦氏翻案,收拾那些從前侮辱自己的人,也許都是包龍星的一場白日夢。
但電影畢竟是電影,如果電影跟現實一樣,就沒有那麼多人去靠電影麻痹自己了。在電影裏,這一切都是真實的。包龍星救了戚秦氏,救了自己的正義,最後帶着兩個老婆賣起了神藥,過上了幸福快樂的日子。
講一些電影的細節。
電影前半段,破舊“公正廉明”的牌匾出現過四次,每一次出現,接下來都是一段諷刺情節,在後半段裏,包龍星迴到家鄉時,鏡頭裏出現的嶄新的牌匾,形成了鮮明對比。
電影開頭,是包龍星小時候望着月亮說自己的理想,理想是,要做一名清官。後來兜兜轉轉,從貪到清,再到無官一身輕。
包龍星變成鳳來樓的夥計時,很長一段時間,都張着嘴,像傻了一樣。也許不是像,是真的已經傻了。
在電影的前半段,一切都還依據着現實在進行。在京城淪落爲乞丐以後,包龍星發生的事情,相對之下,顯得有了一些虛幻色彩。
之所以說,《九品芝麻官》算得上是周星馳無厘頭風格最成熟的作品,也正是這個原因。無厘頭的喜劇效果在這部電影裏用的淋漓盡致,留下了許多經典的喜劇橋段。而同時,這部電影對現實的結合,和周星期電影后期風格的初現,也代表着他在單純做無厘頭風格喜劇的路上,已經走到了一個相當成熟的地步。
另外還有一件悲傷的事情,片中已有3位演員不在了:包龍星“老爸”吳回、“老媽”夏萍以及“烈火奶奶”魯芬。
三、周氏喜劇的內核是悲劇
周星馳說過一句流傳很廣的話:我拍了一輩子悲劇,但人們都說那是喜劇。
如果要說中國喜劇的代表人物,無論是港臺還是內地,周星馳這個名字,是毫無疑問的,只能是他。無論是從作品而言,還是影響力而言。
我們可以在後來的很多中國喜劇電影裏找到周星馳風格的影子。
李誕在吐槽大會里說:以前老說喜劇的內核是悲劇,但是現在外殼也是悲劇了,讓人不太理解。
回顧這些年裏的喜劇綜藝也好,熱門的喜劇電影也好,幾乎大多數都在走周星馳後期風格的路線。喜劇的審美標準逐漸從能讓人笑,變成了既能讓人笑,也要讓人哭。
不太好說這個趨勢對喜劇電影而言是否算是好事,但周星馳之於中國喜劇,從其中也可見一斑。
我相信《九品芝麻官》如果是今天的電影,也許能獲得更大的成功。就像如果周星馳在這個時代橫空出世,也會獲得更大的成就一樣。
他的電影審美觀會更貼合現在的觀衆。無論是《喜劇之王》,還是兩部《大話西遊》,還是巔峯之作《功夫》。在那些年裏,人們總是捧腹大笑。現在,人們願意更多的去思考創作者的靈魂。
所以,人們常說,欠星爺一張電影票。
在漫長的時間裏,真正有價值的東西,總會浮現出來。
進入豆瓣Top250,只是一個小小的節點,未來周星馳電影一定會有更多電影進入更多的排行榜。無論對周星馳來說,還是對那個時代的每個電影人來說,都不算是他們內心的願望。
能夠流傳下去,纔是真正的經典。(撰文:唐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