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考試結束以後,幾乎所有的老師也好,家長也罷,都會發現孩子們在分析考試成績的時候,說自己“不小心”,否則,成績肯定要再往上升好幾分。

家長在這個時候如果追問孩子的話,孩子肯定會說:“我真的都會的,就是不小了,如果注意一下,這幾分不該扣,那幾分也不該扣。”可是,家長們,如果真的只是"不小心”,那下次考試之前你跟孩子說小心一點,孩子就沒有“不小心”的問題了嗎?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孩子們“不小心”的呢?有個老師在遇到這個問題的時候,就跟他的學生們說:“錯了就是錯了,不管是不會,還是不小心,沒有任何理由。”對呀,中考和高考的時候,錄取學校除了看孩子們的分數,又有誰會去考慮一下孩子到底是不是真的“不小心”呢?

老教師表示,想要解決孩子的“不小心”,其實真的可以做到!

1、“不小心”是因爲審題的專注度不夠。有的同學會發現,在遇到問題的時候,去諮詢老師,有時候老師根本沒有指導你怎麼做,只是幫你將題目又讀了一遍,這個時候,答案或者方法就在自己腦子裏了。這就是因爲讀題目的專注度不夠。

因爲現在語文的科目要求閱讀的書本比較多,所以同學們在閱讀的時候,自然就練就了“一目十行”的功力。然而,這樣的瀏覽式審題,肯定是把握不了重點的,因此,“不小心”也就難免了。

破解:有審題“障礙”的同學,可以在審題的時候,用一支筆,點着題目讀過去,在遇到重點的字詞的時候,就標記起來。或者可以在心裏抑揚頓挫地將題目讀一點,答案自然就在心中了。不過,相比較而言,還是指着讀,劃重點的方法更好一點。當熟練了以後,就可以不用這麼審題了,所以也不用太過擔心速度問題,因爲先解決了得分率,纔能有效解決速度問題。

2、“不小心”是因爲對知識點的概念理解不夠透徹。其實,在平時上新課的時候,老師們都花比較多的時間去跟學生解釋一些新的概念。然而,很多時候,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只將自己的眼光放在公式上面。

特別是理科,很多同學會覺得在低段學習的時候,好像預習就可以做練習了,高段的時候就不行了。其實這就是因爲低段的公式比較簡單,而高段的變化情況比較多。一旦對概念的理解不夠深刻,就會導致公式使用錯誤,自然就不能做對了。

破解:一定要重視概念的建立,因此在複習的時候,除了一些公式的使用以外,還要重點去看一下公式的得出。以及一些概念的細節問題,只有這樣,纔能有效避免因爲概念模糊而出現的“不小心”。

3、“不小心”是因爲缺乏理性思維。很多學生在做物理類型的題目時候,很喜歡用數學的方法來解答。因此,很多學生很不理解,剛剛學習物理的時候,那麼簡單,口算就可以得出的答案,爲什麼非要用公式,代數據才能得出答案。其實,這個時候,只是爲了讓學生能夠使用理性思維去思考問題而已。

破解:在打草稿的時候,也要重視答題習慣,一定要一步一步寫清楚,因爲在寫步驟的時候,也能幫助同學們建立理性思維。同時,也能很有效地防止一些粗心的問題出現。畢竟,物理中單位要換算,公式中的數據有時候也比較複雜,同樣都是體積,還要選擇一下才知道要代哪一個。

希望以上的方法對你家的孩子有所幫助,也歡迎大家在下方交流一下平時遇到的答題問題哦。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