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慈禧也沒轍,畢竟哥倆救社稷於危難功高蓋世,你卸磨殺驢反手把人殺了以後誰還給朝廷幹活,不過封爵問題倒是和財物去向無關,咸豐帝當初是病急亂投醫尋死亂撞牆,被逼的滿嘴跑火車,那種情況說出的話根本沒有考慮後果,其實無論咸豐還是慈禧都抗不住封賞漢人爲王的壓力。雖然不敢接郡王爵位,但哥倆也沒想到清廷來了個逐步“降級”,相當於把郡王分拆成幾個爵位,各有封賞,也算還可以吧,曾國藩封侯,曾國荃封伯,而他倆的期望,或說曾國荃的期望是哥哥和自己封兩個侯爵纔好,這也是曾國荃憤恨清廷的原因,後來又傳出風聲說,衆將攛掇擁立曾國藩造反,真假無需較真,即便說了也不會傻兮兮地留下文字記錄,反正可以體現出曾國荃當時的滔天怒火。

曾國荃確實善於打仗,尤其圍點打援、修築溝渠內圍外防,這種戰法到後期已經輕車熟路,對於進駐雨花臺的曾國荃,曾國藩百般苦勸,包括湘軍水師纔不過兩萬多人的吉字營,兵員實在太少,天京城裏的人想出去必然豁出性命,城外的援軍爲了首領安全也會拼死突擊,危險係數太高,但是好不容易咬住雞腿的曾國荃怎麼甘心回退呢,好在最終還是如願攻陷天京,大功告成。
不過有一點,論剿滅太平軍,武功“最”盛的是曾國荃,但首功必然是曾國藩,這點毫無爭議,管理責任嘛,功過都是領導扛,下屬分杯羹就是了,出掉腦袋的大事了要死也是曾國藩先死,風險與收益成正比。
至於清廷食言,這也很正常,有清一代沒有漢人封王的先例,至於吳三桂和耿精忠的親王、尚可喜的郡王,那是兩碼事,清代的“漢人”範疇和現在不同,這些叛將加入漢軍八旗以後,相當於換了身份和“階級”,同屬“旗人”。
簡單理解,清代是不把漢軍八旗歸爲漢人範疇的,只有嶽鍾琪這類不入漢軍八旗的將官才被歸類爲漢臣,這在清代文獻比如《清史稿》中都有很清晰的稱謂區分。
最重要的一點,即便清廷不食言,無論曾國藩還是曾國荃,活活打死他們也不敢受封郡王,這是必然的,否則太作死了,所以大家也根本無需爲曾國藩感到惋惜,他鐵定會推的,曾國藩腦子不傻,他一旦接受郡王爵位,滿洲親貴會憋足勁整死哥倆。
這個不是玩笑或者胡猜,皇室尚且很多人一輩子穩穩的貝勒、貝子,沒有什麼“升遷”機會,一個漢人如果做了郡王那還了得,公侯伯子男這些滿清功臣後代看到你一個漢人還要行禮不成?這在清代滿洲至上的環境下是不可思議的,甚至是大逆不道的,別管皇帝還是慈禧都抗不住這壓力,皇室宗親滿洲勳戚八旗子弟個個跟你玩命。
嶽鍾琪就是前車之鑑,而他當時不過是掛了個臨時的大將軍銜而已,最後連雍正都頂不住壓力,讓胤祥找到嶽鍾琪暗示其加入漢軍八旗,前文講過,清代的漢軍八旗不屬漢人範疇,所以皇帝壓力小一些,但嶽鍾琪畢竟是岳飛的後代,而且他也明白一旦入旗就不是“漢人”了,所以考慮影響後沒拾這茬。
雖然不敢接郡王爵位,但哥倆也沒想到清廷來了個逐步“降級”,相當於把郡王分拆成幾個爵位,各有封賞,也算還可以吧,曾國藩封侯,曾國荃封伯,而他倆的期望,或說曾國荃的期望是哥哥和自己封兩個侯爵纔好,這也是曾國荃憤恨清廷的原因,後來又傳出風聲說,衆將攛掇擁立曾國藩造反,真假無需較真,即便說了也不會傻兮兮地留下文字記錄,反正可以體現出曾國荃當時的滔天怒火。
當初曾國荃加入作戰序列,倒沒想過什麼建功立業,主要是爲了救援被圍在南昌的曾國藩,曾國荃歸攏了不過幾千人攻打吉安這個戰略要地,因爲曾國藩的面子,其他部隊也都聽他調遣,轉年哥倆一起丁父憂回了湖南老家。
正是建功立業的時候,哥倆全丁憂太耽誤功業,正好耆齡向朝廷推薦曾國荃,所以曾國藩讓曾國荃率先回歸了湘軍統理吉安軍務,圍城吉安期間,還主動迎擊“離家出走”的石達開所率二十萬大軍,全功克勝。
後來攻打安慶的時候立下汗馬功勞,當然,這是曾國藩刻意安排的,不過曾國荃也真能扛,簡單說就是內外兩道溝,一條防內,一條防外,死死的扛住兩面夾擊,連名將胡林翼聽到這消息都牙酸,估計曾國荃扛不住,但最終南面水師和曾國荃配合之下最終達成了物資封鎖的既定目標,又通過挖地道的手段,使安定落入掌中。
到了圍城天京之際,曾國荃堅決反對清廷的“亂命”,不肯充當救火隊員疲於奔命,一再強調天京這個太平軍大本營的重要性,這是太平軍的根基,這裏拿下了,其他的匪患不足爲慮,比如淞滬地區是財稅重地,的確是被太平軍佔領了,實力受到極大補充,要錢有錢,要糧有糧兵鋒正盛,幹嘛要去啃硬骨頭呢,他要救天京會自己跑回來和我交手,我何必去找他,事實也確實如此,不多久幾十萬援軍到來,但都被曾國荃打敗。
援兵漸少,曾國荃的合圍之勢也就日趨穩固,還是傳統套路斷絕天京的一切物資輸入,天京城扛不住了,其實曾國荃也扛不住了,天京城湧出的衆多百姓,曾國荃動用軍隊的銀兩和糧食打發他們回鄉,自己的物資開始匱乏,結果就是城內城外一起捱餓。
這時候,清廷適時地打了一針雞血,調李鴻章等人馳援曾國荃,說是馳援,其實就是圍城時間太長,朝廷失去耐心了。
曾國荃當初剛剛合圍天京的時候,曾國藩力勸退後駐紮,曾國荃爲什麼拒不聽命呢?他跟自己哥哥也沒避諱,直接說了實話,這些湘軍的將官士兵們,其實一直以來的願望就是大破天京,這當然不是爲了什麼理想,更不是忠於朝廷,他們要豐厚的戰利品,這纔是最重要的終極目標,現在有人要分杯羹可不行,所以曾國荃一鼓作氣攻陷天京,鼓舞士氣僅需仨字,怎麼分,那還用說麼,不分,都是我們的。
開心不開心?鬧心!
因爲咸豐帝生前說過一句話“攻克金陵者王。”算是遺詔,先別提什麼封王了,曾氏兄弟好懸被宗室覺羅皇親貴胄滿朝文武活活彈死,湘軍上到曾國藩,下到哪怕只是小有名氣的軍官被朝臣彈劾個遍,這些當官的可不是喫素的,在各州府甚至湘軍內部都有眼線,上到敗壞朝綱,下到貪污腐敗黑材料收集齊全,屠城收集的財物不提,最重要的是天京城中的太平軍金庫財物去哪兒了,朝廷一根毛都沒看見,彈劾曾氏兄弟的官員連湘軍發了多少條船回湖南老家都數清楚了······
要錢沒有,要命不給。慈禧也沒轍,畢竟哥倆救社稷於危難功高蓋世,你卸磨殺驢反手把人殺了以後誰還給朝廷幹活,不過封爵問題倒是和財物去向無關,咸豐帝當初是病急亂投醫尋死亂撞牆,被逼的滿嘴跑火車,那種情況說出的話根本沒有考慮後果,其實無論咸豐還是慈禧都抗不住封賞漢人爲王的壓力。
再說了,咸豐的遺詔很值錢麼?贊襄八大臣就是咸豐所立,又怎麼樣呢?載垣和端華都是親王級別的還不是要死,肅順就更別提了。
總結來說,即便封王也沒有曾國荃什麼事,而他的預期其實只是封侯而已,但即便這樣也沒能如願,而且他所謂的第一大功還是有很多水分的,沒有曾國藩的話,當初攻打吉安,即便都是友軍誰聽你的?如果沒有曾國藩特意安排,曾國荃能在安慶撈取大功麼,沒有曾國藩,左宗棠會被調走打杭州麼,李鴻章會被調走打蘇州常州麼,這些都是刻意安排的,所以能封伯也算不錯,沒什麼可委屈的。
以安慶爲例,挖壕溝是曾國藩和胡林翼的主意,扛揍的多隆阿和鮑超,拒敵陳玉成護住了曾國荃,真正的以一當十,並且死死咬住陳玉成直到陳玉成兵敗被俘受死。
最後安慶戰鬥結束,曾國藩上報朝廷的時候,曾國荃首功,把多隆阿氣得要死,後來圍天京也不管了,當時那個布政使基本就算白來的,安慶的“英王府”,天京的太平軍金庫也都便宜了曾國荃,而曾國荃的個人能力和胡林翼、左宗棠比還是有很大差距的,名利雙收算是個好結局哪能捨臉要更多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