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訪者供圖

新華網北京5月4日電(記者倪元錦)“我是‘理工哏兒’相聲創始人,北大本科雙學位、理學博士、優秀學生幹部、影視編劇,會三種西洋樂器,能打跆拳道,青年科學家,既是文武雙全,又是文理雙全,用相聲給大衆做科普。”

這是中央民族大學青年教師張宇識的開場白。這份開場白出現在“相聲有新人”“笑禮相迎”“我是科學家”“疫苗說”等場合,他用相聲的方式做科普,讓科學走向大衆。

“我過年回家,喫韭菜蝦仁餡兒的餃子要喝果汁,我媽就不讓。她說維生素C會把海鮮裏面的五價砷還原成三價砷,這三價砷就是砒霜的主要成分,會中毒。我一聽我媽肯定是在朋友圈裏做了大量的文獻調研。我說,媽媽啊,海鮮和維生素C一起喫,確實能中毒,但海鮮你得喫150公斤,毒死之前是先被撐死的。”

“我爸最近迷上喝藥酒,有一天想自己做藥酒,看人家有泡蠍子的、有泡人蔘的,他要泡他的常用藥,頭孢。我說,爸爸啊,頭孢和酒在一起,會產生雙硫侖樣反應,特別危險,而且兩者要儘量間隔七天以上。我說你喝酒後一旦發燒感冒都不能喫頭孢,就戒了吧。我爸就把頭孢給戒了。”

微電子專業科班出身的張宇識,科普的範圍卻是包羅萬象。他說,上學階段遇見的好老師令人印象深刻,包括他們的段子。如何讓科學有意思起來,讓普通人對科學感興趣,讓傳播方式喜聞樂見,是他教學工作之餘的思考。

爲此,張宇識研究過單田芳的評書。

“有人說,單田芳評書藝術的主要特點在於節奏。多聽自然就帶節奏了,我覺得難點主要在於‘演’,不會動作。相聲就不怎麼需要動作。”張宇識說,2017年,自己錄了講“食物相剋”的單口相聲上傳網絡,自此開始嘗試說相聲做科普。

2018年夏天,他帶着有脫口秀色彩的單口相聲,走上“相聲有新人”的舞臺,成爲曲藝界、科普界的一股清流。此後的一年半里,他收到了許多來自科普和教育機構的講座邀請。

“和技術人員相比,我感覺自己講科普內容講得還不錯,可能是因爲從小學習好,經常被老師叫到黑板前講題練出來的。”張宇識說。

今年4月,張宇識被中國科學技術館聘爲科普講師團成員。未來,張宇識有兩個夢想,推動科普與科技產業的融合,以及參與制作科學影視作品。

“科普的落實,需要科技產業走向神壇,也需要藉助喜聞樂見的影視媒介來傳播。”張宇識說,中國目前缺少以傳播科學爲主題的、自主創作的影視精品,也是未來想努力的方向。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新華社客戶端北京頻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