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香港媒體邀請100位電影界人士,在歷屆香港金像獎獲獎作品中評選最佳。最終,周星馳的《少林足球》獲封“至尊金像電影”。
而從當年香港電影前三甲的票房來看:《少林足球》6074萬、《瘦身男女》4044萬、《特務迷城》3001萬,如此差距,也能彰顯《少林足球》的王者霸氣。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老張影視界
能將足球、動作、功夫、喜劇融爲一體,恐怕沒有什麼電影能和《少林足球》相提並論。
2001年,周星馳自編自導自演的喜劇電影《少林足球》,一振當年的票房頹勢,斬獲6074萬票房。並在次年第21屆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獎舞臺上,拿走包括最佳影片、導演、男主角在內的7項大獎。成爲大贏家。

這一封神頭銜,無不讓影迷和觀衆勾起對周星馳和影片《少林足球》精彩片段的回憶。

《少林足球》於周星馳,乃至香港電影來說,都是具有跨時代意義的。
當年,以美洲大陸進入“電影工業”爲特徵的視效大片席捲全球,於華語電影而言,改變,隨大流,或許纔是出路。

而那一時期的香港電影,還是延續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主打明星主演的警匪、動作和喜劇片風格。
2001年周星馳執導的《少林足球》,正如片名一樣,東方武術 西方運動賽事的集合,勢必會是一次全新的體驗。而要將功夫這一元素糅進運動題材的喜劇電影中,特效,必須是亟需攻克的難題。

而成片中,無論是周星馳用雞蛋當球來聯繫,還是少林武功踢足球的花哨場面,亦或是最後決勝比賽萬人無空席的珠海大球場,都是通過強大的技術加持,才呈現出如此逼真的效果。

此外,《少林足球》當時在“亞洲第一大電影市場”日本,大受周星馳影迷喜歡,最終斬獲票房1.9億港幣,排名位列當年日本電影前十。
與此同時,2006年德國世界盃上,賽黑和科特迪瓦比賽前,現場大屏幕上就播放了《少林足球》一些片段。2008年,歐洲盃期間,主辦方更是買下電影版權,在奧地利和瑞士的電視臺上多次播放了《少林足球》。
這些數據和場景,均能證明,周星馳和他的《少林足球》,可謂是享譽國際。

而《少林足球》的精彩,除了當年特效盛行的加持外,其內核和看點,依舊是周星馳和他的無厘頭喜劇風格。
影片依舊是講述小人物不放棄夢想,逆襲成功的故事。只是這一次,拿起執導筒的周星馳,給自己的角色人設,有別於王晶賭片、李力持搞笑片中的周星馳。

電影中,周星馳飾演的大力金剛腿的少林五師弟阿星,過着落魄的生活,卻依然不放棄夢想,更像是其對自己人生經歷、演繹歷程的自白。
此外,拋開電影的喜劇內核,《少林足球》更像是一部勵志片。

無論是吳孟達飾演的,當年叱吒球壇的黃金右腳,遭到同門設計背叛,淪爲乞討者。還是空有一身好武功,卻毫無用武之地的阿星。最終聯手贏得比賽,表面上是想贏得鉅額獎金,鹹魚翻身。
而往更深層次解讀,黃金右腳急訓少林隊,意圖奪得冠軍,何嘗不是他蟄伏多年,找準時機放手一搏呢。

而阿星所代表的少林,從其空有本領,卻連一個5毛錢的饅頭都買不起,到拼死贏得比賽。又何嘗不是爲自己拼搏,爲門派正名呢。
正可謂“平凡才是真”。縱觀周星馳此前的無厘頭喜劇電影,其精彩表演自是一大看點。但究其原因,難道不是那些個小人物“阿星”的逆襲成長故事,才引起我們共鳴的嗎。

作爲商業片,《少林足球》票房的成功,從其演員陣容和爆笑場景、臺詞的精心設計來看,都是高配的。

先說演員陣容,除了吳孟達、黃一飛、田啓文、莫美林、谷德昭這些周星馳電影中的經典配角而外,四哥(謝賢)出演大反派,機靈古怪的小燕子趙薇飾演女主,看點十足。
而張柏芝、莫文蔚客串的“玉面飛龍”,一出場,就已經觀衆尖叫了。

爆笑場面,就更不用說了。
周星馳和黃一飛彈着吉他、翩翩起舞地唱着那首自創的“少林功夫好耶”神曲,被迎面飛來的酒瓶砸中,被小流氓暴打的經典場景,可謂是華語喜劇電影的“十佳爆笑片段”了。

此外,三師兄騎自行車,打着“分分鐘幾十萬電話”;六師弟肥仔聰肥胖的身材依引發的連場爆笑,都是至今很多觀衆難以忘記的經典場景。
而從龍套到阿星、再到星爺,是周星馳用了近40餘年的熒幕生涯,認真去詮釋好每一個角色,換來的榮譽和輝煌。

如今的喜劇之王周星馳,儘管早已退居幕後,但他的經典仍舊繼續書寫着。於我們而言,生在有周星馳的時代,反覆細品着他的那些經典喜劇,亦是爲生活增添顏色的絕技調味劑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