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但乾隆帝也許當時並沒有意識到,就在他看到這具氣球的十年之前,這種新奇的飛行器剛剛在歐洲誕生,準確的說是在法國。從那一時刻開始,氣球的身份從科技玩具變成了軍事鬥爭的工具,也就是從這一時刻起,氣球再也沒有以友好交流的身份來過中國。

上圖是收藏在英國國家畫廊的一幅珍貴歷史圖畫。它是由英國諷刺畫家吉爾雷繪製的乾隆帝接見英國使臣馬戛爾尼的場景。這一幕,對於中英兩國的文化交流史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

公元1793年9月14號,乾隆58年。從這幅圖上我們可以看到,馬戛爾尼帶給乾隆帝許多珍貴而且先進的科技成果的標本。最爲令人驚愕的是位於圖片上方的一具氣球。

這不僅僅是一個小的玩具氣球,它下方的吊籃可以乘坐一名英國軍官,升過乾隆帝的頭頂。

馬戛爾尼本來準備爲乾隆帝做一場高大上的個人表演,可這場表演被清代的大學士著名人物——和坤斷然拒絕了。當然,這種拒絕的行動是乾隆帝本人意志的體現。因爲晚年的乾隆帝絕對不會允許西洋人的氣球升起在自己的頭頂。

但乾隆帝也許當時並沒有意識到,就在他看到這具氣球的十年之前,這種新奇的飛行器剛剛在歐洲誕生,準確的說是在法國。

人類飛行的紀元在公元1783年正式的拉開,此後的10年間,歐洲興起了一股風行整個社會的飛行時尚。 無論是項鍊、懷錶、座椅,甚至人們的服飾,無一不充斥着飛行的熱情。

飛行作爲一種時尚文化,瀰漫整個歐洲,它也推進了航空科技的迅速進步。就在馬戛爾尼開關通商的請求被拒絕之後,悻悻回國的那一年,歐洲爆發了一場重要的戰役——弗洛魯斯戰役。

那場戰爭的最後幾天,處於劣勢的法國人在戰線後方升起了一具氫氣球。這具氣球,也就是歷史上第一次登上戰爭舞臺的航空器。它作爲軍事偵察的工具,有效地指揮了法國的紀念炮兵實施遠程精準打擊,幫助法國人贏得了這場戰役。

從那一時刻開始,氣球的身份從科技玩具變成了軍事鬥爭的工具,也就是從這一時刻起,氣球再也沒有以友好交流的身份來過中國。

還沒完!休息5秒鐘,插播一則廣告

《航空知識》2020年度訂閱

預訂開啓

此後的100多年間,中國人屢次見到氣球都是在戰場上,我們對手的手中。

上圖是1885年中法戰爭中,法國人憑藉氣球戰勝清軍的北寧大捷之後,法國人繪製的諷刺宣傳畫。

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法國人攜帶的氣球甚至沒有什麼用武之地。他們進了北京城之後,把照相機搬上了氣球,爲古老的北京城留下的最早的航拍照片。

縱觀這一百多年,我們回望乾隆帝跟英王喬治三世的那場隔空對話,我們並沒有理由過多的去埋怨清高宗。

如果不真的睜開眼睛看世界,不瞭解世界的格局的話,我們甚至沒有機會去知道什麼是創新,什麼是近代文明,什麼又是工業科技。所以沒有任何的標準來判定一件事物是否具有未來的生命力甚至軍事鬥爭的潛力。

無數的歷史書曾經說過,中國的近代軍事落後是我們落後捱打的一個重要的原因。但是洋槍洋炮對抗土槍土炮的這種局面,實際上只是一個結果。真正的落後是從思想的落後開始的,思想的落後也就決定了我們不太可能去認清創新科技和文明的力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