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9日

  由四川省飼料工業協會主辦

  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承辦的

  2018年四川省飼料行業年會

  在彭山恒大酒店舉行

  

  接下來爲大家分享

  由DDC餘淼整理的會議聽課筆記

  黃慶生 處長

  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飼料飼草處

  《我國飼料行業發展現狀與趨勢》

  一、我國飼料工業概況

  1、2017年我國飼料總產量爲2.2億噸,飼料添加劑總產量1034.7萬噸,飼料工業總產值爲8393億元。

  2、2017年豬飼料9809.7萬噸,佔比44%,肉禽飼料6014.5萬噸,佔比13%,蛋禽飼料2931.2噸,佔比13%。水產飼料2079.8萬噸,佔比10%,反芻動物922.6萬噸,佔比4%,其他飼料403.4萬噸,佔比2%。2017年飼料添加劑中礦物元素498.4萬噸,佔比48%。氨基酸234.8萬噸,佔比23%。維生素127.4萬噸,佔比12%。微生物製劑10.7萬噸,佔比1%。酶製劑10.7萬噸,佔比1%。其他152.7萬噸,佔比15%。

  3、其中有10省飼料產量超千萬噸,合計佔比69.6%,按照排名分別爲廣東、山東、廣西、河北、湖南、江蘇、遼寧、四川、河南、江西;35家百萬噸以上飼料企業產量佔比62.3%;13家國內上市飼料企業營業總收入佔全行業25%。

  4、飼用氨基酸和維生素產量分別佔全球的38.7%和68.5%,是第一大生產和出口國。飼料添加劑和飼料機械全年出口總額分別達186億元和15億元,成爲進軍國際市場的排頭兵。

  二、當前的問題和挑戰

  1、飼料配方結構單一,蛋白原料進口依存度高。玉米豆粕型日糧佔絕對主導的飼料配方結構。能量飼料原料約2.27億噸,進口來源原料1770萬噸、佔比7.8%,基本實現國內自給;蛋白飼料原料約1.05億噸,豆粕約爲7230萬噸、進口來源佔比約95%,魚粉198萬噸、進口來源佔比約80%,雜粕、玉米蛋白粉、DDGS、氨基酸等其他蛋白原料供給以國產爲主。

  2、市場競爭日趨激烈,一體化經營要求高。擁有飼料生產許可證企業7908家,除51家50萬噸以上企業集團外,大部分企業年產量不到1萬噸。

  3、原料營養價值評定滯後,資源利用率低:評定方法不完善,標準不統一,工作不持續,數據更新速度不快,營養成分參數積累少,基礎數據庫不夠權威;基礎工作支撐能力不強,給動物日糧配方精準設計帶來極大困難;大部分飼料企業不得不額外提高飼料產品中的養分含量,特別是蛋白含量水平居高不下,造成了資源浪費和利用率較低。

  4、創新發展動能不足,技術應用率低:飼料行業整體呈微利化,企業創新研發投入水平不高,飼料科研的財政投入長期較少,導致飼料行業基礎性研究能力較弱,創新動能不足。飼料產業化應用的新技術、新產品以引進和仿製爲主,原創性技術和產品缺乏,市場低水平同質化競爭問題突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企業和品牌不多。特別是在補齊蛋白飼料原料短板、適應環境友好和綠色發展需求、飼料精準化配製等方面的技術應用程度不高。

  三、問題的成因

  1、一是缺乏原創技術儲備。借鑑美國體系,玉米豆粕型佔主導,使用玉米1.4億噸、豆粕0.7億噸;原料參數參考國外;本土資源利用不充分。

  2、二是基礎研究成果積累不夠。原料數據庫儲備不足,資源共享不夠,數據更新不及時;淨能體系、氨基酸平衡模式、精細階段飼養工藝等核心技術沒普及。

  3、三是市場評判標準推高消耗。普遍認爲蛋白含量越高飼料質量越好。2013年和2017年肉蛋奶總產量均爲1.5億噸左右,而蛋白資料原料消耗量卻從7900萬噸增至1.05億噸、增長33%,其中豆粕增幅最大,從4750萬噸猛增到7230萬噸、增幅高達52%。

  4、四是減排貢獻認識不到位。適當降低蛋白水平,氮減排效果明顯,但國內絕大部分養殖企業未能深刻意識到,法律法規體系和支持政策也未能給予充分認可。

  四、未來

  生物飼料是未來發展方向,目前我國從事生物飼料行業的企業數量已經有1000多家,微生物飼料添加劑和酶製劑產量已經超過20萬噸,發酵飼料產品產量110多萬噸,增幅超過20%。

  五、豆粕行情

  今年12月份至明年一季度,豆粕供應預計會出現缺口,對飼料和養殖成本將產生較大影響。

  去年11月—今年2月,我國從美國進口大豆2000萬噸,摺合12月-3月豆粕供給約1600萬噸。在豬雞上推廣低蛋白日糧可減少當期豆粕需求約400萬噸。充分挖掘國內其他蛋白資源,有約200萬噸豆粕減量空間。受非洲豬瘟影響豬飼料可能減產約250萬噸,豆粕需求將減少約50萬噸。增加加拿大、烏克蘭、俄羅斯和東南亞等國家雜粕進口,可替代豆粕約150萬噸。取消豆粕出口退稅,可增加國內豆粕供給100萬噸。國內大豆高位庫存可適度增加供給,還可通過臨儲拍賣和國儲輪換來緩解供需矛盾。預計可增加550萬噸的大豆供應,摺合豆粕350萬噸。

  

  張克英 教授

  四川農業大學

  《家禽低蛋白飼糧中非常規飼料的高效利用技術》

  1、如何配製低蛋白飼糧?

  保持能量不變,降低豆粕用量以降低蛋白質水平,添加合成氨基酸,保證氨基酸水平相同。降低豆粕用量,以降低蛋白質水平,利用非常規原料,添加合成氨基酸,保證氨基酸水平相同。但配製的核心是等能、等氨基酸。

  2、因不同來源的同種飼料營養價值差異較大、所以建立全面科學數據庫工作量大。

  3、確定家禽飼糧中非常規原料適宜水平需要考慮的因素:

  粗纖維含量是否是限制因素;家禽對毒素敏感性較高,有毒有害物質的臨界值是多少;產品價值問題;營養組成的差異,影響配方設計。

  4、實驗數據顯示:爲確保肉鴨生產性能和健康,配合飼料中菜籽粕的使用量不宜超過6.66%。肉鴨採食含菜籽粕高達26.64%的飼糧也沒檢測到胸肌肉硫氰酸酯和惡睉烷硫銅的殘留。

  5、15-35日齡肉鴨飼糧棉籽粕水平不宜超過14.78%。爲確保肉鴨產品安全推薦肉鴨配合飼料中棉籽粕的使用量不宜超過6%。

  6、飼糧蛋白質或氨基酸水平太低影響家禽羽毛生長。所有氨基酸缺乏均引起羽毛生長異常。但限制羽毛生長的主要原因爲:含硫氨基酸和支鏈氨基酸。含硫氨基酸:重要因素,大約2%的飼糧蛋氨酸和25%的胱氨酸用於羽毛生長;臨界缺乏即可使羽毛生長異常或覆蓋不良。一般氨基酸缺乏:主翼羽呈勺狀,原因爲羽鞘生長不良。必需氨基酸缺乏。亮氨酸過量。

  7、不同能量水平飼糧中添加木聚糖酶均可改善肉鴨生產性能;低能飼糧中添加木聚糖酶,肉鴨生產性能與高能飼糧未加酶組相當。

  梁運祥 教授

  華中農業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

  《飼料提質增效發酵新技術》

  1、植物性飼料原料存在轉化障礙:①營養包裹在細胞壁內;②主要以大分子形式存在,蛋白質、澱粉、脂肪等。③含有非澱粉多糖,葡聚糖,木聚糖等。④內源性有毒有害成分,胰蛋白酶、植酸、抗維生素因子。⑤外源性有毒有害成分,真菌毒素。⑥植物纖維素不能被一般動物轉化。

  2、生物發酵發揮作用的方面:①通過對物質降解,和產生消化酶等提高飼料消化率;②產生益生菌和提供腸道營養促進動物健康;③補充稀有未知的營養成分;④產生提高動物食慾和採食量的香味和誘食性成分;⑤提高動物產品良好風味形成的物質。

  3、中國農作物秸稈的產生量約爲9億噸/年,佔全球的三分之一。因缺乏有效利用途徑,成爲嚴重的社會問題。

  4、秸稈乳酸轉化方向:低成本、易操作的預處理方法,每g秸稈酶解後還原糖釋放量由0.2g提高到0.5g以上;高效發酵菌株,秸稈乳酸轉化率0.68g/g;高效發酵工藝,發酵液產酸量120g/L,產酸速度1.92g/L/h,接近澱粉質原理髮酵水平;

  5、篩選獲得抑制物的有效降解微生物;依賴進口酶製劑;秸稈收集,預處理工程化問題;抑制物有效去除方法與可能的環境問題。

  彭險峯 博士

  廣州英賽特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解決畜禽腸道健康問題的技術與實踐》

  解決腸道問題的傳統方案爲飼用抗生素+飼用收斂劑(氧化鋅)

  替代原則:以飼用抗菌劑替代抗生素、以飼用植物收斂劑替代重金屬收斂劑、以飼用抗病理性分泌劑及飼用抗炎劑補充或強化抗菌劑及收斂劑的效力。

  李峯 博士

  南京百斯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現代酶工程技術在飼料酶開發中的應用》

  酶工程的兩大支柱爲表達工程和蛋白質工程。其中表達系統越多,可做的酶製劑越多。

  邵彩梅 博士

  禾豐牧業股份有限公司

  《畜禽養殖減抗營養技術》

  1、關於玉米豆粕型配方對豆粕的依賴以及可降豆粕用量。

  ①配合飼料:豬除了教槽和保育料以及種豬料需要保留相當比例的豆粕外,其它階段比如生長育肥完全可以通過雜粕、低蛋白日糧配合合成氨基酸和酶製劑等技術的使用,大幅度減少豆粕應用;蛋雞料考慮蛋品的風味,還是要保留8-10%的豆粕;肉雞料對豆粕有相當的依賴度,添加量難降低下來;肉中大鴨料可以使用無豆粕日糧。反芻奶牛料中豆粕的添加量在8-10%,下降的空間不大;水產料的粗蛋白水平高,有較大的下降空間。

  ②濃縮飼料:由於濃縮料受制於高蛋白、外觀顏色及粒度的要求等限制,豆粕用量降低幅度相對有限,高蛋白濃縮料替代豆粕量有限,總之可以減少10%-15%豆粕的使用。

  ③預混料:由於預混料市場推薦配方多爲玉米-豆粕型日糧,而且推薦配方粗蛋白水平較高,養殖場對高豆粕的使用慣性,所以存在蛋白節省和下降的空間,但現場執行起來難度大(購買其他原料的不方便性和品管難度)。

  豆粕的節省和替代技術性雖然很強,不是簡單的替下豆粕,但已經有一定的成熟經驗;實際的替代量主要是價格槓桿,即豆粕相對於其他蛋白原料的性價比優勢:如果其他蛋白原料也隨着豆粕價格的上漲而提價的話,豆粕的減量使用則會出現困難。所以綜合生產實際和原料可替代的可能性,豆粕整體的節省空間在全部用量的10-15%左右。

  2、目前飼料限抗、禁抗已成大勢,如何解決促進動物生長和抗拉稀的問題。

  升級養殖模式、提升現場的飼養細節管理、改善硬件設施和環境、加強生物安全是關鍵,同時營養配方上採用低蛋白日糧+複合添加劑特別是複合纖維、酸化劑等添加劑的組合應用,飼料加工工藝的改變,甚至現場飼餵模式的改變是支持因素。

  3、飼料添加劑的研發應該緊扣哪些關鍵要素,對替抗添加劑研發的看法和建議。

  現在國內替抗添加劑的產品令人眼花繚亂,圍繞腸道健康和飼料效率的改善肯定是最重要的方向。

  飼料企業在應用和評估添加劑有效性的層面上,“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首先是要去僞存真,加強應用研發。多做靶動物的田間研發驗證,與飼料加工工藝聯動起來;與動物的最終生產性能表現和動物現場的信號互動起來;用高效和具性價比的方法解決現場所需,只有理論與現場結合才能不斷地解決問題。

  4、關於替抗的建議。

  替抗是一個複雜的話題,很難說一種添加劑(包括植物精油)能夠實現替抗,特別是在複雜的飼養環境中的穩定的替抗,當然性價比也是關鍵要素。抗生素除了價格和效果,更重要的是面對複雜多變的環境下所表現出來的穩定性,而添加劑通常在相對好的環境表現尚可,但是極端的環境下表現是否穩定有待再研究。所以當抗生素禁用後,現場的管理和環境可控更加重要。

  劉暢董事長

  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

  1、在分享中,劉暢董事長回顧了希望集團的創業史。她特別提到希望集團“養殖希望富,希望來幫助”的廣告語通過春聯的方式傳播到千家萬戶。

  2、劉董談到了美國的飼料工業的發展,她說,美國的飼料企業不僅僅是飼料加工,而且還成爲了一個物流中樞,承擔起了類似阿里巴巴+京東的角色。

  3、改革開放四十年,各行業都面臨同樣的挑戰——量變到質變,質變不僅僅是質量的提升,更重要的是消費分級。

  4、飼料工業是食品產業重要的一環,對食品安全、環保、高效都有更高的要求。

  5、全球飼料行業不斷升級,新希望六和順應趨勢,推出的生物環保飼料銷售已突破100萬噸,將勇當低碳環保的排頭兵。

  蔣宗勇研究員

  《商品豬營養需要量研究》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

  1、以玉米豆粕型飼糧爲基礎,淨能爲核心的能量體系。可按照NRC(2012)換算出有效代謝能需要量。如非玉米豆粕飼糧,須採用淨能體系。

  2、通過相關數據表明:析因法模型計算值與實測值的偏差低於迴歸法,且析因法計算的偏差<5%。

  3、提高飼糧消化能水平可提高6-12.6kg斷奶仔豬日增重、脂肪沉積,但對蛋白質沉積無影響。

  4、飼糧能量濃度的確定:營養需要量一般以每日能量需要量(kcal/d)和飼糧能量需要量(kcal/kg)兩個方式表示。飼糧能量需要量(kcal/kg):一般以在自由採食條件(除妊娠母豬爲限飼外)下飼糧能量濃度表示。豬可根據飼糧能量濃度調節採食量,以滿足其每日能量需要量,但是由於仔豬腸道容積限制,其採食調節能力較弱。據大量研究表明,50kg以下的小豬,飼糧消化能濃度的拐點是3350kcal/kg,也許斷奶仔豬的這個拐點更高。低於這個拐點,小豬不能攝入足夠的飼料及能量,因而影響生產性能。

  5、提高飼糧消化能水平可提高6-12.6kg斷奶仔豬日增重、脂肪沉積,但對蛋白質沉積無影響。建議7-21.5kg仔豬飼糧消化能濃度爲3.47Mcal.kg。飼糧消化能濃度3.35-3.49Mcal/kg不影響9-25kg仔豬生產性能。

  6、玉米對生長豬的消化能值約高於仔豬100kcal/kg,而豆粕則高於300kcal/kg,而發酵豆粕差異更大。關鍵是提高仔豬對蛋白飼料的消化率。

  7、斷奶仔豬對飼料消化率低於生長豬,其中以蛋白質、脂肪消化率較低。尤其是斷奶後的頭兩週消化率較低。斷奶仔豬對脂肪消化率較低,主要是對飽和脂肪酸消化率較低,而不飽和脂肪酸的消化率與生長豬相近。添加卵磷脂並不能改善仔豬對飽和脂肪酸的消化。

  8、2018年INRA最新研究表明,8-23kg仔豬飼糧SID Lys CP值不必超過0.064.所以NRC推薦比例偏高。

  9、精準飼養:飼料原料精準營養價值,動物營養需要量與環境污染協調的飼料配方,飼糧營養逐級供給以滿足動物需要量。要把採食量放在優先位置。

  何軍 教授

  四川農業大學動物營養研究所

  《日糧碳水化合物結構及其平衡與豬消化代謝和腸道健康的關係》

  1、爲什麼關注碳水化合物?

  供能、是細胞組成成分2-10%、節約蛋白質,爲腦組織供能、抗酮體生成、信號轉導、解毒功能、腸道健康供能;

  2、常見飼料配方中碳水化合物組成在成本上佔據50%以上,主要構成是澱粉+非澱粉多糖;

  3、澱粉結構來源不同、顆粒大小形狀差異較大;直鏈澱粉:顆粒小,結構緊湊,氫鍵保留完整,易溶於水。支鏈澱粉:結構鬆散、酸水解速度快,極性分子作用,粘度大。

  4、糊化作用:破壞胚乳中蛋白質基質,小澱粉顆粒更易酶解。

  5、澱粉結構與糊化特性:小顆粒澱粉糊化溫度高,大顆粒澱粉先糊化。與直鏈澱粉相比,支鏈澱粉膨化速率快、膨化潛能更高;直鏈澱粉糊化溫度較高且易回生,支鏈澱粉糊化溫度低、不易回生。

  6、關於碳水化合物營養的一些認識:消化吸收難易程度:單糖>雙糖>低聚糖>多聚糖。吸收速度:半乳糖>葡萄糖>果糖。

  7、營養的本質問題是消化、吸收、代謝、利用、互作。所以不同結構碳水化合物營養效應可能在生長調節、微生態、營養代謝、代謝調節方面均有一定的差異。

  8、在應用低蛋白日糧應注意日糧澱粉結構:日糧降低1%CP,節約3%蛋白質飼料,增加3%能量飼料。

  9、日糧澱粉結構(直/支比)影響仔豬生產性能和整體代謝,其機制與不同澱粉在腸道的消化部位、速度和程度有關。常規日糧澱粉迴腸末端消化率差異較小,但在小腸不同部位消化率差異較大;迴腸消化率越高,生產性能越好,適當提高直鏈澱粉比例有利於腸道健康。

  10、不同日糧碳水化合物具有不同的促生長和腸道微生態效應;不同碳水化合物營養效應差異的原因在於養分的結構和性質不同;深入研究碳水化合物結構效應及其平衡模式具有重要理論和實踐意義。

  方熱軍 教授

  湖南農業大學動物科學技術學院

  《畜禽飼糧豆粕減量營養技術》

  1、中國大豆的進口量逐年增加,對國際市場依賴性過高;美國是中國第二大大豆進口國;

  2、導致豆粕供求矛盾的原因—Why?:玉米-豆粕型日糧模式,豆粕成爲了我國畜禽飼糧主要蛋白源。豆粕性價比高,其減量問題未引起足夠重視。雜粕本身存在的諸多問題,限制了其在生產中大規模應用。

  3、如何破局?構建大豆進口多元化格局;提高國產大豆自給率;低蛋白淨能配方技術,動態精準配方技術;畜禽飼糧豆粕減量營養技術;改善飼養技術。

  4、豆粕減量-低蛋白日糧技術:所謂的低蛋白日糧技術,是根據蛋白質氨基酸營養平衡理論,在不影響動物生產性能和產品品質的前提下,通過添加適宜種類和數量的工業氨基酸,降低日糧蛋白質水平、減少氮排放的日糧配製技術。這一技術是現代動物營養學發展的結果,也是當前精準營養研究成果的體現。

  5、關於菜籽粕對生長育肥豬的影響:當添加量≤9%時,對生長性能無顯著影響。添加量>9%時,降低生長肥育豬生長性能。

  6、蠶粉完全替代豆粕,對蛋雞生長性能無顯著影響。

  7、白刀豆替代50%豆粕對肉雞胴體性狀無顯著影響。

  8、葵花粕替代60%豆粕對牛肉品質無顯著影響。花生粕可顯著降低牛奶中飽和脂肪酸的含量,提高牛奶品質。

  9、菜籽粕利用經濟效益體現:3%添加量,每千克增重降低飼料成本5.7%。6%添加量,每千克增重降低飼料成本3%。9%添加量,每千克增重降低飼料成本2.9%。12%添加量,每千克增重降低飼料成本1.4%。

  10、但雜粕的適口性差,降低採食量,對生長性能產生不利影響。可通過微生物發酵、添加誘食劑來解決。

  11、雜粕使用所面臨的問題:飼料顏色,添加着色劑(檸檬黃等)及微粉技術。存在抗營養因子、粗纖維含量高,適口性差,可採用微生物發酵技術。氨基酸不平衡:可考慮添加氨基酸。消化率低,可考慮外源酶添加。

  12、葵花粕替代豆粕在蛋雞上的經濟效益:10%替代量,每千克蛋降低飼料成本9.4%;每千克蛋降低飼料成本12.6%;30%替代量,每千克蛋降低飼料成本15.7%。

  13、未來可考慮非常規蛋白資源的挖掘與評價,多種非常規蛋白源配合使用,降低豆粕使用量;以非常規蛋白源飼料降低抗營養因子爲目的的綜合技術措施,包括利用生物技術改造非常規蛋白源作物品種、微生物發酵技術等等。

  王金榮教授

  河南工業大學

  《飼料提質增效加工新技術》

  1、粉塵損耗:卸料,選擇自動液壓卸料平臺,最大程度減少散裝原料卸料過程的粉塵損耗。粉塵除塵、冷卻除塵。設備和輸送管道密封不嚴導致物料的跑冒滴漏。

  2、降低損耗:倉儲,儘量減少夏天筒倉內原料的庫存,以免高溫使水分大量蒸發。冷卻,根據不同季節調整冷卻塔的通風量、時間、速度、料位器。一般冷卻風管中風速控制在15-20m/s。

  3、粉碎:避免過度粉碎、降低粉碎室內的溫度、控制脈衝風機風壓和吸風量、提高粉碎效率。

  4、變質和其他損耗:原料或成品料變質;原料雜質含量高;料垢未及時清理;破袋、鼠害、被盜等。

  5、振動喂料器:把塊狀、顆粒狀物料從料倉中均勻、連續地喂料到受料裝置中。生產流程中可以把塊狀、顆粒狀物料從儲料倉中均勻、定時、連續地給到受料裝置中去,從而防止受料裝置因進料不均而產生堵機的現象,延長了設備使用壽命。

  6、制粒效率提升的關鍵控制點:76%因素是在原料進環模前。原料因素:原料種類不同,粉碎難易程度也不同,粉碎單位重量物料的能耗與效率各異。粗纖維含量高、低、纖維韌性高,剪切作用粉碎效果最好(棉粕與菜粕)物料結構鬆散度,鬆散原料比結構密實的顆粒易粉碎(玉米與小麥)。

  7、操作因素如:錘片篩片是否及時更換。粉碎機的各種保養是否到位;是否會更換易損件、設備維修與技改。所使用的篩孔大小是否合理。

  8、蒸汽調質對效率影響:調質核心=溫度+時間+水分。糊化塑性變性需水量應在15%-17%爲宜。原料細度越細,調質效果越好。顆粒表面的澱粉糊化變得可以溶解。後熟化穩定器,從制粒機出來的溫度高達70-90℃的顆粒料在筒體內保溫一段時間,促進顆粒內部結構和營養成分的改善,以提高顆粒飼料的熟化度和水中穩定性。

  9、制粒後冷卻的精細篩分:制粒冷卻後,根據不同飼料不同飼餵階段成品品質要求,需要進行多道篩分,以獲取不同粒徑的成品,保證可控的含粉率。分級篩的篩分能力有限,不同生產條件可能滿足不了所有來料的產能,因此需要篩分前限流,以達到更好的篩分效果。

  聽課筆記由成都大帝漢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餘淼現場整理,內容未經報告者本人審閱,有所疏漏在所難免。

  版權申明:筆記記載,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專家版權。文中圖片攝於會議現場,尊重知識產權,轉載請註明PPT圖片版權所有人(講課專家),感謝會議主辦方四川省飼料工業協會,會議承辦方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感謝所有講課專家的精彩分享!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