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是冷兵器时期最重要的防御武器,在古代作战时士兵一般都采用戈 ,只有将领与指挥官采用剑,这时剑主要作指挥作用,古代用剑者一般只限于将领官员王侯将相等地位高的人群,其中原因有二;一则古代剑的材质是用青铜铸造,而铜在当时是比较稀缺材料,剑所用铜量较多,而古代多用车战打仗,剑对于士兵不适用,大量铸造费铜也不实际。二则剑的锻造工艺在当时是比较复杂繁琐的,对铜锡的比例要求很高,如果锡加太少剑太软不锋利,相反加太多锡,剑太硬容易折断。

越王钩践剑

我国青铜剑的创造及其发展历史,约可追溯到原始社会开始进入奴隶制社会的商周时代即已出现,发展到春秋战国时期已是高峰阶段,嗣后,一直延续到秦汉。

剑身由最初的二三下厘米,至春秋战国之际,剑的长度达到50-60厘米,战国晚期,一些剑超出了70厘米,最长达到75、76厘米,到秦代,关中秦剑的长度甚至超过了80厘米,最长将近95厘米。

越王钩践剑

越王钩践剑

越王勾践剑出于1965年12月,出土于湖北江陵一座楚国的墓葬中,虽历经两千四百余年,但剑身没有锈迹,花纹光亮如新,剑锋闪烁寒光,依旧锋利无比,此剑出土时稍用力,便可将16层白纸划破,,而且纹饰清晰制工精美,实为旷世罕见之奇物。

越王钩践剑

越王勾践作为春秋最后一位霸主,有关他卧薪尝胆忍辱负重的史说,以及古有史记记载勾践本就为一名剑痴,进一步体现了此剑历史文化价值很高,更被当世誉为“天下第一剑”,堪称我国国宝。目前此剑归属湖北省博物馆保管,为该馆镇馆之宝。

文章来自中历收藏品鉴定中心,为第三方专业鉴定平台。专注于:瓷器、铜器,钱币,陨石、玉器等各类收藏品鉴定服务,对物品采用传统眼学鉴定或物品成分分析辅助眼学综合鉴定方式。鉴定结果客观公正,证书得到了专业人士及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藏品鉴定可咨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