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曾经强大的齐技击没能经受得住这个动荡的战国时代,即使他们有优秀的作战能力可是却没有一套真正激励他们战斗的奖励机制,这也许是因为齐国有些君王还不够贤明,可是这一切也许归因于齐国的人治思想对齐技击的保障还不够。“亡国之兵,兵莫弱是矣”是荀子对齐国后期军队的评价,而让齐技击一蹶不振的,正是齐国这种要仰仗君王是否贤明的人治思想上。

春秋战国时期,战争连连,这是一个汇聚诸子百家思想的时代,同样也是一个充满了杀戮,征服和弱肉强食的时代。这个时代有太多国家在连年的战争中费劲力气地生存下去,可是要生存就意味着得有安身之道,很明显它就是保护国家的军事力量。


如果没有一支能征善战的军队来贯彻国家的意志,那么一切的立国之本将荡然无存。这个时期便有几个军队成为了国家力量的代表,其中齐技击,魏武卒和秦锐士这三支军队是最常被放在一起比较的,可是齐技击通常被排到了最后。

为何春秋战国时期强大的齐国其军队却不敌其他两国呢?让我们来看下它们之间究竟有何高下之分。

一、齐军技击征战的军功和魏秦两国大有不同,奖赏制度决定了齐军的发展

荀子曰:“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一句话道明了这三支军队的强弱关系,可是荀子为什么会这么讲呢,是因为他所处的战国时期是这三支军队强弱关系最为明显的时期,是秦国将要统一六国一匡天下。

但我们将时间稍稍拉长一点,从整个春秋战国时期来展望齐军技击的历程,我们也许就能明白为何曾经强大的齐军会比不过魏武卒和秦锐士。齐国之所以强大是因为处于一个比较优越的地理环境,水利良好,也是一个盐量富足的地区。

所以经济实力不弱的齐国当然是有条件来培养一支强大的军队的。于是在齐庄公的募兵制下,齐技击诞生了。这支以个人搏击为亮点的军队作战方式多元,成为了当时英勇杀敌的代表。可是后来齐国的发展告诉我们这支军队没有持续发挥它的作用,究竟是什么让它失去了这种锐气呢?

1.齐技击英勇杀敌的士气为何没能延续下去?

我们知道人是在建立了规则之下形成了社会,一个良好的社会需要一套健康的机制来使它能够运行下去。如果将范围缩小到一支军队的话也同样适用,齐技击也有一套机制来让他们正常的运转,而其中最为关键便是奖惩机制。


齐国的奖励制度让齐技击一开始能够威风凛凛,它是以金钱来奖赏军人,你征战杀敌的人越多所获得的金钱也就越多,《荀子议兵》中记载“齐人隆技击,其技也,得一首者则赐赎锱金,无本赏也矣”。

正是在这种激励机制下齐技击展现了英勇杀敌的热情,让齐技击一开始能够以惊人的战斗力出现在在战国的沙场上。不过这种士气并没有如齐国君王所想的延续下去,就像一辆原本动力十足的车渐渐失去了燃料。

这是因为这些齐技击毕竟也是雇佣兵,拿钱办事可是不会为了钱而卖命。金钱的奖赏对于他们的鼓动是有限的,在面对战乱连连的沙场上,保住性命也许对于他们来说更重要,所以我们没能看到他们将这股士气贯穿整个齐国的历程。那么对他们来说,除了生命,还有什么东西是更加重要的呢?

2.齐国的奖励机制没有切中齐技击真正所需的利益

要说齐国这个沿袭着世卿世禄传统的国家,身份的尊卑是衡别人价值的一道标尺,即使是保卫国家的齐技击,在没有被承认有爵位奖赏时,即使获得再多的金钱也不能够突破他们的社会阶层。所以这种奖励机制并不能真正地激发齐军的动力,只能说满足了他们当前的利益。

而不像魏国和秦国一样有着不一样的奖励机制,魏国的魏武卒当获得军功时,是能够获得土地的,这意味着军人能够给家人保障。

而秦国则有明确的爵位晋升渠道。所以不同的奖励机制对于军队而言是至关重要的,齐技击就在这种差别之下和魏武卒,秦锐士逐渐拉开了差距。可除了奖励机制没有切中他们的利益之外,齐国又经历了什么使得齐技击锐气大减呢?

二、齐国连年用兵以至战力衰竭不敌精锐的魏武卒

虽然说在春秋战国时代,战争是不曾缺席的国家行为。可是战争毕竟是会折损国家大量的人力和财力,让国家的实力受损,所以如果不是逼不得已或者胜券在握时,国家不会轻易发动战争。不过对于早在春秋时期成为霸国的齐国却是一个例外。

这个早已当老大成为习惯的国家,战争总是用来显示自己崇高地位最好的方式。不过这对于要经历残酷沙场的士兵而言,当然是苦不堪言的。齐技击虽然拥有庞大的规模,不过都是一个个肉体之身的人组成罢了。就在战争连连之下,他们的战斗力将会经历怎样的下坡路呢?

1.魏武卒养精蓄锐可与大量齐军抗衡

战国之一的魏国以小心翼翼的姿态在行事,因为人数远不够齐国庞大的魏国经不起连连的失败,所以每一小步都要精确地计算好来使得这个国家立足下去。所以魏国的军队特别精锐,是那种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的作战策略。

魏国军事家吴起曰:“兵不在多而在治。”所以这支军队在精心培养下成为了战斗力惊人的魏武卒,是魏国的特种部队。当养精蓄锐的魏武卒碰上连年征战战力衰竭的齐技击,我们便可以想象魏武卒那种以一敌十的场面。


在如何养兵这一块,强大的齐国也许要向魏国学习,懂得什么时候停下是齐国处于霸主之位时最应该思考的问题。

2.战争连连折损不少精锐的齐技击,齐军越发衰弱

就在齐军遭受重创时,当时的齐国并没有调整固有的策略,反而是以更加激进的态度要求齐技击展现他们的力量,齐技击的积极性在这种没头没尾的战争中大大锐减。此时他们除了没有对他们更有保障的奖励机制之外,还要时时面临君王的出言挫伤,齐国的力量就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越发颓势。

而且没有和领国处好关系反而处处树敌,造成后来五国伐齐的局面,让齐技击再也没能恢复年的英勇。不管是魏武卒还是秦锐士在气势和实力上都能够比齐技击更胜一筹。为何曾经强大的齐技击为何演变至此,这一切也许要归因于齐国的人治思想。

三、秦锐士以法治为准在军事建设上胜过以人治为主的齐技击

齐国这个国家并非生来强大,它的内部也经历了几番波动,在齐桓公尚未即位时齐国的朝政是一片动荡。当齐桓公即位后在管仲的辅佐下,齐国才渐渐恢复盛气。


这要得益于管仲对于军队严明的治理,注重军事的发展,才让齐国的国防实力大大增强。不过这盛况并非总能保持下去,当齐桓公和管仲相继逝去时,一切又将重蹈覆辙。为何齐国的盛衰总是会不停的反复呢?这和齐国的人治制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1.人治下的齐国要能用好兵得看谁是君王

“亡国之兵,兵莫弱是矣”是荀子对齐国后期军队的评价,而让齐技击一蹶不振的,正是齐国这种要仰仗君王是否贤明的人治思想上。齐桓公时期,齐国重视军事,善用兵将,让齐国军队一时威风凛凛。

到了齐闵王时期,齐国连年发动战争致使齐国民穷财尽,兵力衰竭,国防空虚,即使拥有再强劲的军队也会在这种君王的过度使用下由盛转衰。不同的君王,在人治制度下的齐国展现了截然不同的局面,一个君王会不会拥兵成为了军队能否强盛的关键,而这对军队本身而言具有太多的不可控因素。

即使已经培养了一套严明的军事制度,在下一任君王到来时,也会面临被破坏的考验。而身为即将一统天下的秦国可就不是以这种方式来发展军事,法治是秦锐士成为最强军队的保障。

2.贯彻一套严明的军事律法让秦军成为战国最强的军队

自商鞅变法确立了法治政策之后,每代君王都重视法治的建设,权力将由君王转移到法律的强制力上,这对于秦军而言是多大的保障,他们的爵位升迁和高官厚禄不会随着王位的更迭而改变,即使秦国有昏庸无能之辈,但只要这个国家还能生存下去时。


这一切就会保持不变,这也是真正激发他们动力的原因。不像齐军制度要随着君王的更迭而改变,而且没有一套律法来保障他们的权益。正是遵从法治思想的秦国其下的秦锐士在精神上的坚定性远超过人治下的齐技击。而齐国在未能改变这种局面时就消失于这个战乱纷飞的战国时期了。

四、结语

曾经强大的齐技击没能经受得住这个动荡的战国时代,即使他们有优秀的作战能力可是却没有一套真正激励他们战斗的奖励机制,这也许是因为齐国有些君王还不够贤明,可是这一切也许归因于齐国的人治思想对齐技击的保障还不够。

最终这些都化为了历史的尘埃,让几千年后的我们感概在那个战国纷飞的时代,和平是多么来自不易。

参考文献

《管子》

《汉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