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下載健康界客戶端 查看更多醫療資訊

來源:健康界

今天(11月14日)是聯合國糖尿病日,據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全球患病人數約爲4.25億,預計到2045年將達到6.29億。我國是全球糖尿病人數最多的國家,2017年糖尿病人數爲1.14億,預計到2045年將達到 1.5億左右。防治糖尿病,最關鍵的是提高全社會對糖尿病的認知。

我們經常會聽到“別喫太多糖,小心得糖尿病”這樣的話語,事實上這種說法是缺乏科學依據的。糖尿病與糖之間並無必然聯繫。醫學上的糖類,指的是碳水化合物,主要包括單糖、雙糖、多糖。大衆口中的糖指的是具有甜味的單糖和雙糖,屬於“狹義糖”、“簡單糖”。

我們喫的麪條、米飯等雖無甜味,但因爲他們屬於澱粉類食物,澱粉又屬於多糖,所以也能使血糖升高。這些食物既是“隱形甜食”也屬於“複雜糖”,故食物的含糖量並不是用甜度來衡量。也因此,糖尿病與喫糖多少之間並無必然聯繫。

糖尿病的發病機制是分泌胰島素的胰島或胰島素髮揮作用的組織器官出了問題,沒有足夠的胰島素去“消化”糖分。葡萄糖失去了去路,都囤積在血液中,血糖因此居高不下。如果胰島素分泌正常和作用正常,喫了糖也會被分解。不過,糖尿病患者還是建議儘量少喫甜食,因爲甜食裏面的糖是單糖,容易被吸收,升高血糖的速度較快。

糖尿病有哪幾種類型?

糖尿病按病因可以分爲:原發性糖尿病(平常所談論的糖尿病)、繼發性糖尿病,以及其他原因引起的糖尿病。一般在臨牀中,都採用世界衛生組織(WHO)專家組建議的糖尿病病因學分類爲基礎的分類法。分類法建議主要將糖尿病分爲4大類型,即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其他特殊類型糖尿病和妊娠糖尿病、繼發性糖尿病。在糖尿病患者中,2型糖尿病所佔的比例約爲95%。

1型糖尿病屬於胰島素依賴型。發病原理是由於胰島B細胞毀壞導致胰島素絕對缺乏。根據其發病機制又分爲兩種亞型:免疫介導性糖尿病和特發性糖尿病。1型糖尿病發病年齡小,青少年多見,體內胰島素分泌絕對不足,“三多一少”症狀典型明顯。1型糖尿病患者需依賴注射胰島素存活,否則會出現酮症酸中毒,如不及時治療則有可能會出現生命危險。1型糖尿病患者佔總數的5%~10%。

2型糖尿病則有明顯的遺傳傾向,並受到多種環境因素的影響,其發病的中心環節是胰島素抵抗和胰島素分泌的相對缺陷。2型糖尿病大多於成年尤其是45歲以上發病,其發病率隨着年齡、肥胖以及缺乏體力勞動而增長。多數起病緩慢,半數以上無任何症狀。控制代謝紊亂或賴以生存多不依賴胰島素,也很少自發性發生酮症酸中毒,但在感染等應激情況下也可誘發。2型糖尿病患者佔總數的80%~90%。

其他特殊類型糖尿病包括胰島B細胞功能缺陷、胰島素作用缺陷。胰島外分泌疾病、內分泌疾病、藥物或化學無誘導、免疫介導伴糖尿病的其他遺傳綜合徵等,由於發病機理的不同,多數需要使用胰島素來治療。妊娠糖尿病是婦女在妊娠期間診斷出來的一類特有的糖尿病,是指婦女妊娠期間患上的糖尿病,隨着胎兒的分娩,多數患者血糖可恢復到正常範圍。

繼發性糖尿病是指已有明確病因的一類糖尿病,如胰腺切除、急慢性胰腺炎、皮質醇增多症、肢端肥大症等。繼發性糖尿病遠較原發性少見,我們一般所指的糖尿病,除非特殊說明,一般都是指原發性糖尿病。

什麼人羣容易得糖尿病?

目前據官方數據統計,糖尿病在我國成人的患病率目前已經高達10.9%,每十個人中就有一名糖尿病患者。而另一組數據顯示,約四成左右的國人處於糖尿病前期。糖尿病已成爲威脅人類健康的常見病,做好前期人羣的預防迫在眉睫。

哪類人羣容易患糖尿病呢?據統計,以下9種人羣容易得糖尿病。

(1)有糖尿病家族史者。也就是父母一方、兄弟姐妹或其他親屬有糖尿病病史的,這些人患糖尿病的幾率比一般沒有家族史的人高出2倍以上;

(2)體型肥胖者。尤其那些“大肚子細腿”的人,容易患糖尿病;

(3)年齡≥45歲的中老年人。糖尿病發病率隨着年齡而增長,自45歲後明顯上升,至60歲達到高峯;

(4)不明原因容易疲勞的人。典型的“三多一少”,即多飲,多尿,多食和體重減輕。疲勞症狀在休息後不能緩解,是糖尿病患者最早出現,也是最多的臨牀表現;

(5)吸菸、體力活動少、生活壓力大和精神持續緊張者;

(6)高血壓和血脂異常者或早發冠心病者;

(7)長期使用一些影響糖代謝藥物者,如糖皮質激素、利尿劑等;

(8)以往懷孕時曾有過血糖升高或生育巨大兒(體重4公斤以上)的女性;

(9)空腹血糖異常者或葡萄糖耐量減低者。

糖尿病發展趨勢

根據已發表的全國性調查,過去30年來,中國糖尿病患病率急劇增加:1980年不到1%,2001年爲5.5%,2008年爲9.7%,2013年爲10.9%(如圖)。老年人、男性、城市居民、經濟發達地區居民、超重和肥胖者的糖尿病患病率更高。

2013年調查中,估計中國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爲35.7%,遠高於2008年調查估計的15.5%。同樣,老年人、男性、超重和肥胖者的糖尿病前期患病率更高;不過,農村居民的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比城市居民高。年輕人糖尿病的患病率在增加。根據2008年的調查,20到39歲年齡組的糖尿病患病率爲3.2%,而2013年爲5.9%;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也從9.0%增加到了28.8%。

儘管目前糖尿病的治療方式有很多,但目前中國2型糖尿病的控制不容樂觀。一項調查顯示,城市居民的糖尿病治療比例爲41.8%,而農村居民僅爲27.6%。最近一項研究表明,接受治療的患者,只有一半達到了充分的血糖控制。

中國人羣糖尿病的發病機制與更爲嚴重的胰島素分泌缺陷有關,從而造成了餐後血糖水平更高這種獨特的臨牀特徵。因此,應該制定適合中國人的治療指南,而非直接使用西方國家的指南。

如何預防糖尿病?

首先,堅持運動、鍛鍊身體。運動不僅可以強身健體、減輕體重,還能爲身體保留一些肌肉。通過合理運動,可有效降低患糖尿病風險。芬蘭一份調查發現,運動能激發胰島細胞的活性。相比不運動的人,每天運動半小時或每週運動4小時的人,其患糖尿病的風險下降80%。

其次,健康飲食是關鍵。粗細搭配,多喫雜糧穀物,少喫快餐,注意飲食均衡。粗糧中含有的豐富的膳食纖維,能降低餐後血糖升高的幅度。

最後,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於抵禦患病風險。具體爲:保證充足的睡眠和減輕壓力。研究表明,睡眠不足或睡得太多都會增加患糖尿病的風險。在高壓狀態下,身體會啓動自我保護機制,以致出現胃口大開、呼吸加快、心跳加速、血糖升高等現象,所以平時要學會調節心情,釋放壓力。

過節送禮

實用夠面兒

用暖心的溫度幫身體減負

就選石墨烯發熱腰帶

文章轉載,請關注“健康界”公衆號

點擊“福利”菜單,——轉載聯盟。

點擊“閱讀原文”,下載健康界客戶端,認證贏好禮!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