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物換星移,歲月如歌,我縣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站在歷史的新徵程上,繼續解放思想、推進改革開放的一系列堅定行動,是對歷史的最好紀念—— 永嘉四十年春風化雨滄桑鉅變。

振雄風,唱大風,四旬記憶心潮湧;有起點,無終點,一路行來意氣昂。雨露滔天,舉國滋潤,改革開放這一偉大的決策造就了偉大的未來,永嘉人民用智慧敲開封閉的大門,用一組組閃亮的數據印證了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時代的潮流浩浩蕩蕩,譜寫了從所未有的美麗華章。

40年崢嶸歲月,40年光輝歷程。40年來,縣委縣政府帶領全縣人民解放思想、與時俱進,不斷開創發展新局面,在全縣人民的不懈努力下,始終恪守永嘉的優良傳統和寶貴精神,爲永嘉40年改革開放進程添上輝煌的一筆。

40年來,全縣人民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以經濟建設爲中心,大力推進深化改革,積極擴大對外開放,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全縣經濟迅猛發展,人民生活明顯改善,對外經貿日趨活躍,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實現了歷史性跨越。

GDP總量從1億到超300億

“一年創造的生產總值從10億元到100億元用了12年,從100億元到200億元用了6年時間,經濟總量攀升的速度明顯加快。”縣統計局有關負責人介紹,改革開放初期,我縣經濟基礎薄弱,1978年GDP僅1.05億元。在先天資源匱乏的情況下,1992年GDP超過10億元,1996年省政府宣佈永嘉爲率先脫貧縣。

此後20年,全縣經濟蓬勃發展,捷報頻頻:2003年進入全國地方財政收入和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雙百強縣”行列,次年GDP超過100億元,2010年GDP超過200億元,2017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73.34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年均增長16.4%。2017年,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38154元,按可比價計算,年均增長15.4%,總體經濟實力連續邁上新臺階。

2017年,全縣完成財政總收入50.46億元,與1978年相比翻了9番多,年均增長18.8%,其中2017年稅收收入25.20億元,翻了8番多。財政支出逐步趨向民生,財政支出結構不斷優化,爲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2017年,我縣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從1987年的0.09億元增加到73.99億元,年均增長18.8%,同時民生支出不斷擴大,2017年財政總支出中用於民生類支出58.94億元,佔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79.7%。

產業逐步向“三二一”轉變

改革開放40年,是經濟發展方式和增長模式不斷呈現新格局的40年,我縣三產比由1978年的56.9∶25.1∶18.0優化到2017年的4.0∶42.5∶53.5,二產比重上升17.4個百分點,三產比重上升35.5個百分點,基本形成“第一產業穩固發展、第二產業主導發展、第三產業加快發展”新格局。

“2017年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158.60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年均增長18.5%;第三產業增加值以年均19.3%的速度發展,2017年達到199.81億元,產業結構由‘一二三’向‘二三一’再向‘三二一’轉變。縣統計局有關負責人說,產業在調整中均得到長足發展,農業基礎地位不斷強化,工業持續快速發展,服務業迅速發展壯大。

作爲全國最早試行“包產到戶”的縣,我縣始終高度重視“三農”工作,2017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1.25億元,是1978年的31.7倍,年均增長12.7%。據縣委農辦(農業局)有關負責人介紹,“早香柚”、“烏牛早”爲我縣贏得“中國烏牛早茶之鄉”和“中國早香柚之鄉”的國字號金名片。而新興經濟作物的湧現進一步推動農業發展方式轉變,由傳統的自給自足模式轉爲生產資料向市場流通的現代農業發展模式。

40年來,我縣工業綜合實力明顯提升,建立了以泵閥、鞋服、紐扣拉鍊、教育設備與遊樂玩具等產業爲支柱的工業經濟體系,2017年實現工業增加值115.29億元,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發展到357家,實現利潤總額17.03億元,是1978年獨立覈算工業企業利潤總額的792倍。第三產業不斷趕超發展,1990年第三產業增加值第一次超過第一產業,2017年首次超越第二產業,2017年第三產業增加值199.81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年均增長19.3%。此外,我縣全域旅遊大力發展,去年遊客數達984.49萬人次,旅遊總收入達109.29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0.3%和33.9%。

固定資產累計投資2000多億

40年來,我縣始終圍繞各個歷史階段的投資政策,以基礎設施建設爲重點,積極搶抓發展機遇,改善投資環境,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以項目建設促經濟發展,全縣固定資產投資規模不斷擴大,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快,固定資產投資總量呈加速增長態勢。

據縣統計局有關負責人介紹,1978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僅0.04億元,1988年超過億元,1996年超過10億元,2011年超過100億元,2017年達到342.90億元,是1978年的8572.5倍,年均增長26.1%,40年累計投資額達2165.18億元。

衛生醫療水平全面提升。2017年末,全縣擁有衛生機構實有牀位數1761張,是1978年的4.2倍;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2246人,是1978年的2.4倍,每萬人擁有醫生數達27人。醫療衛生機構更加健全,2017年末,全縣共有各類衛生機構554家,其中綜合性醫院5家,中醫醫院1家,衛生機構數是1978年的7.1倍。

隨着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我縣投資結構的重心也發生了變化,2017年,全縣國有投資108.36億元,民間投資234.54億元,分別佔全部固定資產投資的31.6%和68.4%,民間投資比重大幅提升。尤其在房地產市場,1990年商品房投資額0.06億元,2017年房地產開發投資115.46億元,投資額年均增長32.3%,商品房銷售面積110.70萬平方米。

全縣城鄉居民收入不斷增加

全縣城鄉居民收入持續提高,生活質量明顯改善。2017年,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271元,是1980年的131倍,年均增長14.1%。生活消費支出迅猛增長,2017年,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4659元,是1980年的82.0倍。城鎮居民收入大幅增加,生活水平明顯提升。2017年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41760元,城鎮居民每100戶擁有家用汽車41.9輛,家用電腦96.2臺,空調169.7臺,移動電話241.9部。

改革開放40年,全縣勞動就業規模不斷擴大,2017年全社會從業人員達到55.59萬人,是1978年的1.8倍。三次產業從業人員構成產生積極變化,農村勞動力逐步向二三產業轉移,2017年一二三產從業人員比重爲22.6∶43.1∶34.3。社會保障覆蓋範圍擴大,2017年全縣城鎮職工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的參保人數分別達到27.33萬人、12.24萬人、7.77萬人和24.23萬人。社會救助體系基本形成,對農村困難戶、殘疾人實施救助,對建國前老黨員、農村支部書記發放生活補助。

站在新的歷史時期,我縣將繼承和弘揚這些優良傳統和寶貴精神,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以奮發有爲的精神狀態,以與時俱進的發展思路,以切實有效的工作措施,努力開創全縣科學發展、和諧發展新局面,共同譜寫永嘉人民美好生活的新篇章。

圖片來自我縣紀念改革開放40週年“40人40事40圖”

記者 範海國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