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所以你看,不论是生态因素还是地理环境,都会影响一种文化的发展,让处于当中的人们形成不同的行为特征。从广义上来说,早期移民到美国的人,大多是在原生社会中被抛弃、混不下去的人,甚至是罪犯。

文化的形成往往需要成百上千年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有两个关键的因素:生态和地理。那它们是如何通过塑造文化而影响人类的行为呢?     我们先来说说生态。在东亚的南部,文明的发展大都依赖水稻的种植,而种水稻需要持续水源,农民们往往会合作建立和完善灌溉系统,而且各片田要互相协调。而在北方地区,主要的农作物是小麦,跟水稻相比,种小麦就容易多了,农民大多数时候只用靠降水来灌溉,也不太需要跟其他农民合作。     一项研究发现,水稻种植区的人们对朋友更忠诚、家族关系更亲密、离婚率更低,而北方的发明专利数量更多。研究认为,这些文化差异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农作物的不同,水稻种植区的人更倾向于集体主义,他们的思维方式也更偏向整体和关联性;相反,小麦种植区的人倾向于个人主义,他们更习惯用分析性思考,更擅长创造性思维。     同样地,地理环境也会影响社会文化的发展。就拿美国来说,大家都知道,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从广义上来说,早期移民到美国的人,大多是在原生社会中被抛弃、混不下去的人,甚至是罪犯。对于这些人来说,美国代表着一个全新的开始,不仅让他们脱离了原来的环境,还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地理环境。     在殖民时期的美国,不仅人口不断增加,边境线也在不断拓展。新开拓的土地需要移民去开垦耕作,让它更适合居住。在这个过程中,移民必须要靠自己的拼搏努力,也因此培养出了强烈的个人主义,保持勇敢和强势,去捍卫自己的土地和生存权。直到今天,在美国南部很多州的居民身上,仍然能看到这些性格特征。     历史上,美国南部一直是草原和农田,所谓天高皇帝远,中央政府很难在这些地区实现法治。如此一来,人们逐渐习惯了自己伸张正义而不是诉诸法律,但这也导致了暴力行为的泛滥。到今天,这里的暴力问题还是非常突出。     所以你看,不论是生态因素还是地理环境,都会影响一种文化的发展,让处于当中的人们形成不同的行为特征。     总之,人类的行为远比想象中的复杂而难以预料,从历史渊源和社会因素这样的大环境,到个人的成长经历,再到大脑中微不足道的神经元活动,都在左右着我们的行为。不论是同情、共情还是攻击行为,善恶之间,其实都是大脑不同区域活跃的结果。只有深入理解行为的来源和成因,我们才能更好地明白在社会中存在的意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