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溫州第一條機械化流水線在康奈車間內開始作業;1992年,一枚抬頭挺胸的人頭標誌成爲康奈的商標標識;1993年,零售價超過400元的“大利萊”系列皮鞋在全國各大城市商場供不應求……溫州鞋服經歷40載發展,以康奈、奧康、吉爾達、東藝等爲代表的溫州鞋企憋足了一股韌勁,讓“溫州腳步”重新出發。

走在奧康的飛織車間“無燈工廠”內,75臺電腦橫機按照預先設置24小時不停運轉着。傳統的鞋面分爲鞋舌、鞋面、後跟,而飛織技術下,僅一根熱容紗就能編織成一整個鞋面。傳統車間150名工人的日產量如今只需要20名工人輪班調試機器即可,日產量接近4000雙,單雙重量只有二三兩。

如今,智能化設備在溫州鞋企的生產線上已經隨處可見:皮料縫紉工序中,電腦羅拉車代替了傳統縫紉機,工人們只需輕輕操控腳踏板,就能自動完成皮料的縫製工作;在夾包環節,鞋子只用放在智能設備上,機械手可以代替人工將皮料包楦定型,十幾秒完成一個工人十餘分鐘的工作量;裁斷車間的自動裁斷切割機,能自動完成掃描、排版、切割等任務,一次性提高裁斷生產效率35%。

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10月31日,市民陳林冰來到康奈位於市區府前街的門店內選購。從普通消費者變爲康奈的忠實粉絲,陳林冰已經很熟悉怎樣爲自己選到一雙舒適的鞋。“正常尺碼的鞋子長度穿得下,但都會包裹得過於緊繃,過去買一雙舒服的鞋太難了。”陳林冰說。經過門店儀器測量,顯示他的腳型較傳統尺碼瘦長。此時康奈雲店已經通過數據計算,爲他推送了店內偏肥的3型鞋款,上腳試穿後他感嘆“黑科技讓普通人也能方便享受定製的待遇”。

陳林冰口中的“黑科技”,其實是集合了數百萬次的人腳三維測量數據,經過計算研究後建立的“尺碼”優化方案,這些成果一頭被用於產品開發設計,另一頭則生成客戶專屬鞋單,正反雙向挖掘市場的真實需求。

早前爲了方便選購,行業設定了通用的尺碼。然而每個人的身型、腳型都是立體的,被框在一個平面的度量衡裏其實是讓消費者被迫“將就”。

“以不變應萬變的規模製造生產,遮蓋了消費者的個性需求。加之信息化發展催生市場求新求異需求,定製是必然趨勢。”這些年,堅持收集腳型大數據,讓康奈集團總經理鄭萊毅喫透了數字技術支持下鞋類定製這門功課。

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和康奈一樣,在溫州鞋服的朋友圈內,“標準重置”成了熱詞。康奈、奧康、紅蜻蜓、泰馬、奧古斯都五家鞋企參與國際鞋業ISO/TC216技術標準中有關鞋子的抗菌、鞋底彎曲、有害物質限量等6項標準的起草制定,成爲中國鞋企首次參與國際標準的制訂。而溫州服裝商會推動首部地方時尚定製類行業標準,從西服定製產品、服務等標準開始,之後逐步往童裝、女裝等品類延伸。

“行業標準溫州定”讓溫州鞋服站到了產業金字塔頂端。奧康在越南第25家專賣店於10月在北寧省開業,顧客盈門。未來,還有25家門店已經在醞釀之中。奧康已成爲越南銷量前三的皮鞋品牌。通過執行多品牌運營策略,包括康龍、紅火鳥等品牌的溫州鞋成功打入東南亞市場。

“經濟高質量發展,不是過獨木橋,發揮好特有的傳統產業優勢,溫州便可以在競爭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一直跟蹤溫州民營經濟發展研究,提出浙商概念第一人、浙商博物館館長楊軼清如是說。

(來源:浙江新聞)

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讓大家等了一年之久的 Nike Air Fear of God 1 終於要來了,本週國內 Nike 官方終於正式發佈 Nike Air Fear of God 1,並確認將於下月發售。整雙鞋都延續了 Fear of God 的設計風格,不僅顏值出衆,從官方發佈的型錄中還可以看到這雙鞋確實是籃球主題,設計方面更是爲功能性考慮頗多。

其中,緩震科技的應用可以說令人驚喜,搭載了全掌 + 後跟雙層 Zoom 緩震,從後跟開窗可以看到超厚的一塊 Zoom 氣墊,腳感和實戰性能可想而知。改鞋將於12月15日正式發售,售價395美元,摺合人民幣2745元。

李寧在產品定位等方面出現偏差,所以導致業績下滑。但李寧相較於國內其他體育運動品牌,有着無可比擬的優勢,主要體現在品牌厚重度、知名度、美譽度較高,且國際化程度和營銷職業化程度等走得更早一些,在產品供應鏈管理上也領先一步。因此,李寧復甦也是必然趨勢。

近日,行業調研公司NPD Group發佈的運動鞋報告顯示,2013年,籃球鞋銷量在美國運動鞋市場的佔比爲13%,但時隔五年,這一比例在2018年大幅下降到4%。在此前,2017年功能性籃球鞋市場的總量達到10億美元,其中耐克的市場份額高達73.5%,還有另外的7.8%被耐克旗下Jordan品牌所佔據。然而近幾個季度,耐克的增長已經逐漸趨於平淡。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