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讀清朝歷史,讓我們知道更多真相!清朝時期,鐵帽子王的名聲如雷貫耳。不過很多人對此有所誤解,以爲鐵帽子王指的是一個人。其實不然,也並非大家所想的那樣,是王位的象徵。鐵帽子王是一種爵位的稱呼,且這種爵位是世襲罔替制的。世襲的意思衆所周知,就是由孩子傳承父親的爵位;那麼罔替是什麼意思呢?這個指的是隔代不降爵位。清朝時期的鐵帽子王屈指可數,不過才十二個,其中有八個是清朝初期的開國元勳。接下來我們便詳細瞭解一下鐵帽子王的地位如何。
雍正執政時期,鐵帽子王多了一位,他就是怡親王允祥。這個人身爲十三皇子,爲雍正赴湯蹈火,上刀山下火海,因此感動雍正,將其封爲鐵帽子王。允祥離開人世之後,雍正將其名字改回胤祥。臣子不避諱皇帝的姓氏,清朝時期僅此一例。由此可見,雍正對自己的這個弟弟有多好。
和珅掌握大權的時候,清朝僅有九位鐵帽子王,且都是世襲罔替而來的。有些人觀看過影視作品《鐵齒銅牙紀曉嵐》,可能知道其中有這樣一段情節:和珅與金大煙袋互掐時,和珅表明自己是滿洲正紅旗,而金大煙袋毫不客氣地回應他祖上是正紅旗旗主,鐵帽子王的首位。知曉金大爺是正紅旗旗主鐵帽子王時整個人臉色大變,趕忙下跪行禮。
從這一情節中我們可以看出權勢滔天的和珅竟然要給他人下跪,可想而知,鐵帽子王旗主的地位有多高。清朝爵位制度嚴明,爵位雖然不能給一個人權力,但可以使其地位崇高。我們詳細瞭解一下爵位的劃分,清朝時期宗室的爵位可以分爲十二個等級,其中親王與郡王地位最高。鐵帽子王採取世襲罔替制度,自然是親王或者郡王。而和珅不過是異姓爵位,無法與鐵帽子王相提並論,這也是和珅爲何要行大禮的原因。
除此之外,八旗也是清朝特有的一種制度。和珅是正紅旗,按理來說他的出身很好,只可惜遇到了正紅旗旗主。仔細算來,和珅還是金大煙袋的旗奴,無論和珅官居何職,見了旗主都要磕頭行禮。除此之外,和珅見了身份地位高於自己的正紅旗也要如此。只不過隨着和珅的權力越來越大,敢讓其下跪的只有旗主一人。
道光皇帝執政時期,松筠身居要職,屬於正藍旗。此時鐵帽子王正藍旗旗主家中不幸,正在舉辦喪事。哪怕松筠工作繁忙,也要請假服喪。因此,松筠身披孝服,在旗主家中悲慟大哭。直到後來出面,事情才落下帷幕。
通過以上的這些事情,我們可以看出清朝時期鐵帽子王地位多高。身爲鐵帽子王,哪怕要飯了,也要受到其他旗人的尊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