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過故宮遊玩的朋友都知道,每到下午五點,故宮都會停止營業,宣佈關門。而關於關門的原因,社會上有很多種說法。有說法認爲從明成祖到馮玉祥驅逐溥儀離開紫禁城,這其中經過六百多年,很多宮裏的宮女、太監,甚至皇妃在紫禁城裏遭到賜死,這意味着故宮陰氣很重,不適合遊客在五點以後遊玩。
甚至有人言之鑿鑿,說一到夜間,就會看到清朝宮女在宮裏走動。但是,真相呢?這一切,其實要從1959年說起。北京的故宮,是明朝永樂帝奪取皇位後修建的。當時明朝的都城在南京,永樂帝奪取皇位後,唯恐遭到建文朝廷殘餘勢力的算計,於是遷都北京,修建了現在的故宮。
故宮,或者說紫禁城作爲皇帝的居所,尋常百姓是不得靠近的。因此,在整個封建時代,紫禁城都是皇權無上的象徵。老百姓連眺望紫禁城都容易引來殺頭大罪,更別說去裏面參觀一下了。辛亥革命後,雖然按照大清朝廷和民國政府的協議,宣統帝退位後要搬出紫禁城,但是,直到1924年“首都革命”爆發之前,清朝廷依舊在紫禁城裏存在着。
1924年,馮玉祥驅逐宣統帝以後,歷代控制北京的政權,都封閉了紫禁城,以至於新中國成立的時候紫禁城內已經雜草叢生了。新中國成立後,對紫禁城進行了一番修繕,而後將其交還在了人民手裏——人民可以前往昔日的紫禁城,今日的故宮,進行參觀活動。
起初,紫禁城的開放時間一直到夜裏,直到1959年發生了變化。這一年,故宮裏出現了文物失竊事件,並且這類事件接二連三。起初懷疑是內部人監守自盜,後來公安機關經過排查,發現了事情的真相:故宮存在大量暗道!這是明清皇帝爲了防止遭遇突發事件,躲避刺客、方便逃命而修的。這些密道被宮裏的太監所獲悉。
民國時期,宣統帝遣散宮裏的太監以後,故宮密道的祕密很可能被太監傳到社會上,進而被有心人利用,最終導致故宮失竊現象。因此,故宮主管部門爲了防止有人利用夜色混亂順手牽羊,於是規定,故宮每日開放時間到下午五點爲止,隨後工作人員會針對故宮的宮殿和房間進行清點和巡邏,這樣,可以保證失竊現象不再發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