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菇栽培有着悠久歷史,從800年前吳三公砍花栽培開始,到如今的工廠化、規模化栽培,實現了由“自然接種,人工砍花”到“無菌接種,代料栽培”的巨大變化。而本文重點論述了香菇的高產栽培技術,以實現節能、增效、增產。

香菇含有10餘種氨基酸,其中有7種爲人體所必需的氨基酸及礦物質、維生素B1、B2。同時,香菇多糖能一定抑制癌細胞的生長,調節人體的免疫力,此外香菇含有的膽鹼與腺嘌呤,在血管硬化與肝硬化方面也有預防作用。除了這些藥用價值之外,香菇味道鮮美、香味濃郁,是我國重要的藥用菌與食用菌。

1 菌種選擇

選擇中低溫型香菇品種,如申香215、808等,要求菌種種性純、無雜菌、菌絲生長健壯、無害蟲。

2 原料配方

通常使用袋料進行香菇栽培,也就是採用棉籽殼、木屑等菌棒栽培香菇。袋料配方爲1%石膏、20%麥麩、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0.1%、79%楊木屑。木屑作爲香菇菌絲的重要碳源物質,最好選擇半年以上的陳木屑;石膏粉不僅能使培養料酸化過程延緩,又能提供鈣素;麥麩作爲香菇的重要供氮物質,必須無蟲蛀、無黴變、新鮮;使用多菌靈進行消毒,能使培養料中的病原菌有效減少。

3 菌袋生產3.1 配料

根據培養料配比,先拌勻木屑、石膏粉和麩皮,把糖溶到水中,然後邊加水邊翻拌,拌至無成團結塊即可,含水量爲55%。換而言之,就是用手將料捏成團,觸之即散,指縫略有水滴。

3.2 裝袋

使用15cm×55cm聚丙烯或聚乙烯折角袋,裝袋機裝料的時候,一定要鬆緊適度,用手抓袋時不能出現凹陷,每袋溼重1800~2000g,在扎袋的時候,先直扎扎口,然後折轉繼續扎,料袋紮好後,擺放到鋪有塑料皮等物的地面上,以免出現微孔污染,並且,應在拌料結束6h內完成整個裝袋過程。

3.3 滅菌

當前常用的兩種滅菌方式爲高壓和常壓滅菌。高壓滅菌是利用高壓滅菌鍋,在125℃溫度、0.15Mpa壓強下進行4h的滅菌;常壓滅菌,則是將溫度在4h內升到100℃,保持這一溫度16~18h。

3.4 冷卻

結束滅菌後,高壓滅菌須等到壓力降爲0時間纔可將鍋門打開,而常壓滅菌當溫度降到70℃以下即可將竈門打開。工廠化生產,就要將冷卻室一側的鍋門打開,移動菌袋到潔淨的冷卻室,在自然冷卻到50℃,再向強冷間進行移動。

4 接種

在接種箱或是接種室接種。在接種之前,需要先消毒接種環境,通常使用33%二氯異氰尿酸鈉消毒劑,並且一些用品也要將進行消毒,如接種耙、打孔器、接種箱、酒精燈等,採用0.25%新潔爾滅溶液進行消毒,完成消毒後就移入接種箱。並且,接種人員雙手要用75%酒精擦洗,邊打孔邊接種,注意接種避免在雨天進行。可採用雙面五孔的接種方法,也就是一面接種三孔,一面接種兩孔,接完一袋後,要用套裝及時封口;也可使用單面四孔接種方式,即兩端的穴位儘可能向兩頭靠近,接種量每孔3~4g。

5 發菌管理

完成接種後,要避光發菌將菌袋移到培養室。堆放菌袋時呈井字形,堆疊3~6層爲宜,空氣溼度控制在60%~70%,溫度控制在18~24℃。通常菌袋發菌成熟需要用時60~80d,在這期間要注意翻堆,一般3~4次即可。在完成接種後的15d,第一次翻堆和檢查菌袋,將受到污染的菌袋剔除掉。接種30d後,第二次翻堆,將套袋脫去,剔除並銷燬受到污染雜菌的菌袋。若發現菌皮加厚、菌絲顏色由白轉淡黃、出現萎縮,則說明菇棒缺氧,需要制孔增氧,以確保菌使萌發正常,同時配合展開第三次翻堆。等到全袋都長滿菌絲後,應再次展開制孔增氧,在接種孔的背後與兩側部位,使用鐵釘進行制孔,孔深約2-3cm。等到全袋菌絲超過50%,都轉爲了棕色的時候,就要開袋出菇。

6 及時採收

轉色完成之後,菌袋就邁入到征程出菇的管理階段。當香菇的傘蓋直徑達到4~6cm,並且不開傘就可進行採收。香菇採收的最佳時期就是不開傘時,這時候的香菇具有較高的商業價值,品質最好。同時,在進行採收的時候應注意手法,爲了避免根部出現黴變給菌袋形成感染,要從菌袋上摘下香菇根部,如此則能使香菇產出的質量得以保障。

7 結語

若採用普通的技術種植香菇,採收的鮮香菇產量不穩定、含水量高、顏色發黑,且不易儲運,會影響其市場價格。因此,爲了有效解決香菇種植過程中所遇到的諸多問題,實現節能、增效、增產的目的,就應積極探索並實踐香菇栽培新技術。希望本文所探討的高產栽培技術,能爲相關人員提供一定參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