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雄收藏的三國連環畫 記者 陶軻 攝

  彭雄 記者 陶軻 攝

  彭雄收藏的連環畫 記者 陶軻 攝

  曾經

  因爲小人書,彭雄捱打不少。一次他在春熙路兒童書店外排隊買書,突然被父親當街“抓獲”,氣頭上的父親大罵他不務正業,不好好讀書,他羞愧難當……

  現在

  彭雄的兒子已18歲了,他說,兒子小的時候喜歡看漫畫,也收藏了幾大箱子漫畫,雖然對漫畫不懂,但他並不反對。不過他更想把小人書的故事講給他聽……

  彭雄,一個土生土長的成都人。在他的書櫃中藏有一套特別的連環畫。那個年代他們管連環畫叫“小人書”。當翻開這一本本泛黃的小人書,塵封往事一再浮現。

  這些泛黃的小人書,不僅是一種難以割捨的特殊情結,更承載着彭雄最美好的童年回憶。從被罵“不務正業”,到成爲知名藏書人,彭雄的藏書成爲一本本見證歷史的珍貴文物,反映人們的精神生活變遷。

  癡

  春熙路買小人書

  父親罵他“不務正業”

  1972年,6歲的彭雄在成都實驗小學上一年級,每當放學路過租書店的門口,總能看到牆上貼滿了各種小人書的封面。一兩分錢出租各種各樣的小人書,他迫不及待想要收入囊中。

  彭雄清晰記得那一年的六一兒童節,父親給了他五毛錢和一枚雞蛋。他將蛋下鍋煮後,便急忙趕赴位於人民南路的新華書店排隊購書。這是他記憶中第一次購買小人書,一本1970年出版的《消息樹》,7分錢,一本1971年出版的《九號公路大捷》,9分錢。

  兩本書捧在手上翻來覆去百看不厭,那些打仗的場面和精彩的故事,令他着迷,一時間,竟忘記了家中鍋裏還在煮着雞蛋。回到家中,看到蛋糊鍋穿,遭父親一頓痛打,這個兒童節可謂是悲喜交加。

  改革開放後,各大書店的書籍越來越豐富,小人書也不例外。12歲的彭雄已經讀初中,小人書價格也漲到一本一毛五左右。一天,他在成都的春熙路兒童書店外排隊買《三國演義》《水滸傳》,正值熱血沸騰、興高采烈之際,突然被父親當街“抓獲”,氣頭上的父親大罵他不務正業,不好好讀書,更要命的是圍觀者有他的同學,他羞愧難當,想找一條地縫鑽進去。

  初三是中考的關鍵時期,彭雄依舊暗地裏到春熙路的兒童書店買小人書。苦於沒錢,於是有了倒賣小人書的念頭。在書店門口買進賣出,還做起了小生意,一些古玩意兒在東門買的,到西門轉手賣,賺點小錢,賺的錢又用來買小人書。

  結果,那一年中考,陶醉於小人書中的彭雄與重點高中無緣。班主任將他叫到臺上,指着他對全班同學說:“你們看,這麼小個娃娃,卻是一個生意精。”他低着頭,心裏納悶,“什麼是生意精啊?”

  樂

  逛地攤、淘舊書

  工資大部分用來買書

  揹着父親、東躲西藏,放在牀下的小人書,終於守得雲開見月明。1984年,彭雄18歲了,參加工作了,有“公開藏書的資格了”。他開始逛地攤,淘舊書。他那時每月工資38.5元,大部分都用來買書。

  第一次大規模購書是工作的第一年夏天,成都及周邊連續降大雨,許多區縣被水淹,包括他當年學習所在的崇慶縣(現崇州市)。水退後,縣新華書店開始處理被水泡過的書籍,按定價的二折三折賣,彭雄一口氣買了十多元的書籍,大包小包馱回成都的家。

  “愛上舊書,是沒有辦法的事。新書貴,只好去撿些別人丟掉的,學會追逐收荒匠、冷攤上尋覓、與書商討價還價。所幸當時不少古籍線裝書在舊書廢報賤賣之列,所以順手牽來,填充書櫃。”彭雄對古典文學有了興趣,那時成都有許多舊書地攤,春熙路孫中山銅像旁還有一家古籍書店。記得舊書價格,平裝和線裝差別不大,一般都在幾毛錢一冊,一部十冊左右的線裝書四到八元不等。

  “有人說,成都是讀書人的天堂,此話不假。”彭雄說,那個時候成都的舊書業相當發達,古籍書店背後是龍池書市,晚上人頭攢動,當時個人不能做買賣,不過到了上世紀80年代初,政策寬鬆了,成都東南西北門都有兜售古籍字畫之處。

  1990年到1994年,彭雄在童子街住,那條街上有一個胖胖的白老闆,開了一家舊書店,斜對面的陳老闆也開了一家。彭雄的生活就在兩家舊書店之間來回穿梭,成天樂在其中。彭雄說,回想起來,這是他人生最暢快的好時光。

  藏

  從古籍善本到鄉邦文獻

  他的收藏不斷擴展

  1994年,成都猛追灣游泳池開闢了古玩市場,週日週三逢場,四年之中,彭雄幾乎每場都去,別人買古玩字畫,他只鍾情舊書破紙,大量舊書古籍“捆載而歸”。1998年,古玩市場遷到二仙庵,後又遷草堂北大門、花鳥市場、送仙橋、羅馬廣場等,彭雄都會緊緊跟隨去淘舊書。

  “淘書”一詞在那個年代漸漸流行開來。彭雄說,大凡愛書之人,對舊書攤總是有一番特別的情感,“淘書”成爲了不少讀書人的一大人生樂趣。淘書是怎樣的感覺?彭雄說,這種衝動不知從何而來,見到自己心儀已久的絕版書,就如同見到朝思暮想的情人一般的熱血沸騰。

  彭雄的兒子今年18歲了,他說,兒子小的時候喜歡看漫畫,也收藏了幾大箱子漫畫,雖然彭雄對漫畫不懂,但他也不反對。不過彭雄更希望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東西,於是,他會在每天散步的時候,和兒子聊天,把過去小人書中的經典歷史故事講給兒子聽。“我認爲,今天播下的種子,早晚會發芽的。”

  新世紀以來,彭雄的收藏還不斷地擴展,從古籍善本到鄉邦文獻、舊報刊、舊日記、舊課本、舊族譜、舊地方誌、舊碑帖等。蒐集鄉邦文獻的過程中,他接觸到大量古代刻本,如清末成都著名藏書家嚴雁峯、嚴谷孫父子的藏品,民國耆宿“五老七賢”的藏品。在彭雄看來,這些散落在民間的史料,猶如顆顆珍珠,只有淘選串聯,纔會光彩奪目。(記者 陳謀)

  責任編輯:周文暉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