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片退耕還林白茫茫的土地上,一排排大果沙棘幼苗身披亮晶晶的銀條,就像列隊的士兵,亭亭玉立的站在那裏。田間地頭簇擁着百餘人閃動的身影,踏着積雪,不時有人向技術人員問詢,爲大果沙棘苗拍照。在這銀裝素裹的季節裏,一幕幕引人入勝的場景,讓人們驅走了寒氣。 10月30日,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林木種苗工作現場會在吉文林業局召開,來自林區19個林業局分管營林工作的副局長、營林科長、苗圃主任現地參觀吉文林業局退耕還林沙棘造林地。

沙棘是一種落葉性灌木或亞喬木,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植物之一,可以廣泛應用於食品、醫藥、輕工、航天、農牧漁業等國民經濟的許多領域。據營林處主任遲兆敏介紹,大果沙棘具有極高的營養和藥用價值,是一種集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於一體的珍貴樹種。大果沙棘4-5年結果,盛果期爲10-20年,種植株行距爲2米×3米,每畝可種植110株,雌雄比例爲14:1,每株樹可產30-50斤果實,每畝可產3000—5000斤果實,並能實現掛果越冬,大大降低採摘成本和成熟果實的損耗,每斤果實按市場價3元計算,每畝可實現收入9000—15000元。去年黑龍江省加格達奇沙棘果收購價每斤5元,最高時每斤7元,今年有收購者每斤提前交3.5元預購沙棘果實,現已漲爲每斤5元收購。收購的沙棘果大量出口到德國、日本,也有國內加工。林區的寒冷正是發展沙棘產業的優勢,掛果越冬效果更好,果實品質更佳。是優越於其他地區的得天獨厚的優勢。

實行退耕還林以來,吉文局今年將大果沙棘作爲退耕還林的重要樹種,計劃退耕還林至少1萬畝。通過2—3年的時間,引導農戶將現有林權證範圍內1998年以前開墾的農地也退耕還林。爲實現這一目標,9月28日至30日,吉文林業局協調吉文鎮、託扎敏鄉、宜裏鎮,組織132名農戶到附近的黑龍江省加格達奇區種植戶處參觀學習大果沙棘種植技術。該種植戶從2008年開始種植大果沙棘,種植面積3公頃,2017年銷售收入26萬元,近幾年每年都有二十多萬元的收入,通過聽取他的介紹,讓農戶實地感受,引導他們自願退耕還林的積極性。林業局出臺扶持政策,凡今秋明春有意退耕還林種植大果沙棘的,林業局將免費爲其提供苗木。同時,林業局爲種植戶提供每斤0.5元保底收購價,按畝產3000斤計算,每畝也可收入1500元,遠高於種植農作物每畝300元的收益,消除了農戶們的後顧之憂。

今年,吉文局己購進120萬株2年生沙棘扦插苗,計劃陸續種植12000畝大果沙棘。目前,已經完成近5000畝沙棘造林。力爭使吉文生態功能區內林權證範圍內的農地全部退耕還林,讓大果沙棘不僅改善生態環境,而且爲吉文地區帶來火紅的沙棘產業,致富產業。(毛虎壯 周全偉)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