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而且隨着年齡的提升,每天閱讀時間不足1小時的學生明顯增多,在10歲、13歲、16歲受訪者中分別佔比64.5%、67.0%、76.4%。而且隨着年齡的提升,每天閱讀時間不足1小時的學生明顯增多,在10歲、13歲、16歲受訪者中分別佔比64.5%、67.0%、76.4%。

文、圖/羊城派記者 蔣雋

中小學生閱讀:有興趣沒時間,近七成每天不足1小時

日前,在第五屆中國教育創新成果公益博覽會上,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中國語言學研究中心副主任汪鋒發佈了《中小學讀寫現狀調研報告(2019)》(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中小學生的閱讀,興趣不是問題,讀物不是問題,時間是問題:近七成中小學學生每天閱讀時間低於1小時;而且隨着年齡的提升,每天閱讀時間不足1小時的學生明顯增多,在10歲、13歲、16歲受訪者中分別佔比64.5%、67.0%、76.4%。

來自北京、上海、河北、湖北、福建等全國30個省(區、市)的3萬餘人次參與此次問卷調查,共回收有效問卷30561份,其中參與的小學生、初中生和高中生分別佔比46.4%、42.8% 和10.8%。

閱讀:興趣不是問題,時間纔是問題

中小學生閱讀:有興趣沒時間,近七成每天不足1小時

“對於中小學學生來說,興趣不是問題,讀物也不是問題,時間纔是問題。”汪鋒說。

《報告》顯示,約89.4%、90.4%受訪者分別對閱讀、課外讀物感興趣,79.4%的受訪者喜歡寫作,但只有65.3%受訪希望進行更多的寫作練習。此外,約81.8%受訪者表示有豐富的讀物可供閱讀,78.9%受訪者家中藏書較多,86.8%受訪者可以自由選擇讀物,69.4%受訪者會經常買書。

時間方面,約19.6%受訪者每天的閱讀時間不足0.5小時,50%受訪者每天的閱讀時間爲0.5—1小時(不包括1小時)。而且隨着年齡的提升,每天閱讀時間不足1小時的學生明顯增多,在10歲、13歲、16歲受訪者中分別佔比64.5%、67.0%、76.4%。

寫作:逾六成每天不足1小時

與此同時,受訪者每週的寫作時間也不樂觀。《報告》指出,約24.4%受訪者每週花在寫作上的時間不足0.5小時,42.1%受訪者每週花在寫作上的時間處於0.5—1小時(不包括1小時)之間。在10歲、13歲、16歲的受訪者中,每週花在寫作上的時間不足1小時的學生分別佔比約60.7%、66.4%、74.7%。

時間都去哪兒了?資優高中生平均每天在校學習時間爲9.54小時,校外學習時間爲1.28小時,課外閱讀時間爲0.52小時,上網時間爲0.25小時,體育活動時間爲0.52小時,與他人交流時間爲1.45小時,上學交通時間爲0.8小時,其他時間如休息喫飯時間爲9.64小時。

建議:進行更細化的分級教學

中小學生閱讀:有興趣沒時間,近七成每天不足1小時

關於閱讀方法來源,在13歲和16歲的受訪者中,分別有68.2%和71.6%的學生表示是“自己摸索的”,選擇“學校老師教的”的學生分別佔比58.9%和52.8%;針對寫作方法的來源,在13歲和16歲的受訪者中,分別有59.9%和63.2%的學生表示是“自己摸索的”,選擇“學校老師教的”的學生分別佔比70.9%和64.2%。

值得注意的是,29.1%受訪者表示課堂作文與自己寫作有很大差別,59.4%受訪者覺得“有一些差別”,僅11.5%受訪者認爲“沒有差別”。

汪鋒建議,要提升中小學學生的讀寫能力,首先要保證學生有足夠的讀寫時間,同時要對讀寫方法進行系統研究和有效教學,對學生進行更細化的分級教學。

來源 | 羊城派責編 | 解素蔚實習生 |梁曉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