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一些自媒體的表現形態,套用低俗十萬+的加工模式,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欄目11日晚的節目,標題最好是《密*央視炮轟自媒體亂象——刪前速看》。自媒體的亂象不止這些,一些自媒體從業者爲了吸引流量、奪人眼球,編造內容是“基本素養”,使用驚悚標題是慣用伎倆,抄襲別人的原創文章已成常態,至於發佈血腥、暴力、低俗、色情內容也是家常便飯。

資料圖 李嘉 製圖

毋庸諱言,這些自媒體已經“自”到了無法無天的地步,道德、法律以及各項制度的底線成爲任由衝擊的對象,只顧自己利益,不計社會後果;“媒”到了人神共憤的境地,雖然飽受其擾但數量不減反增,各平臺的公開承諾、相關規定也形同虛設;到最後,廣大網民不僅沒有“體”驗到自媒體帶來的好處,反而是被“自媒體”的無助,被形形色色自媒體的信息洪流裹挾着無所適從。

自媒體的無序發展使其淪爲網絡公害,儼然一個虛假信息集散地、網絡謠言的中轉站。在一本萬利的利益驅使下,不能指望靠自媒體從業者的自律就能解決問題。今年5月11日,因發佈《託你們的福,那個殺害空姐的司機,正躺在家數錢》,編造空姐遇害細節,甚至出現不堪的色情想象而惹怒公衆被永久封禁的微信公號,既不是第一個,也絕對不是最後一個。因爲封禁一個微信公號,與其所給這個社會帶來的負面效應相比,代價簡直微不足道,既不足以撫慰因此受到傷害的人,更無法教育引導其他自媒體從業者。

網絡不是法外之地。自媒體時代意味着人人都有麥克風,但有麥克風也不能亂髮聲、更不能發亂聲,製造噪音、破壞網絡生態。畢竟,誰都不願生活在一個充斥着虛假、詐騙、攻擊、謾罵、恐怖、色情、暴力的網絡空間。近期,國家網信辦會同有關部門,針對自媒體賬號存在的一系列亂象問題,開展了集中清理整治專項行動,已依法依規全網處置9800多個自媒體賬號。但相關部門不能總等到問題成堆了、嚴重了,纔去重視、纔想解決。治理好網絡,營造一個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總是跟在問題屁股後面追着跑不是辦法,“頭疼醫頭腳疼醫腳”的思路也難免“摁倒葫蘆起了瓢”。

當然,寄希望於“一攬子”解決也是不現實的。現實的是,強化互聯網思維,遵循並利用新媒體發展規律,在從業規則形成、從業人員管理、平臺發佈責任、法律制度制定等方方面面進行完善,劃定出不能爲所欲爲的紅線,特別是要壓實互聯網企業的主體責任,決不能讓互聯網成爲傳播有害信息、造謠生事的平臺。同時設立支持其大有作爲的空間,讓遵規守法、富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發展得更好,爲網絡強國做出應有的貢獻。

守規則者最自由。治理自媒體亂象,讓利益至上而“無所不用其極”的自媒體付出應有的代價,既是對自媒體產業發展負責,也是對廣大網民負責,更是爲了一個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賈亮)

來源:北京晚報

編輯:TF017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