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提示

11月26日上午,魯南高鐵日照—臨沂—曲阜段正式開通,臨沂邁入高鐵發展新時代。作爲山東高速鐵路建設史上建設里程最長、投資規模最大、建設條件最複雜、沿線人口最多的鐵路項目,魯南高鐵的建設比計劃工期整整提前一年,創造了高鐵建設的“臨沂速度”。而這背後,也飽含了沂蒙測繪鐵軍—臨沂市國土資源局測繪院的智慧和汗水。

“兩年多了,我們的期望終於實現了!”11月26日上午11點50分,隨着G5587/6次列車緩緩駛出臨沂北站,沂蒙老區告別了不通高鐵的歷史,承擔魯南高鐵日臨段土地測繪任務的臨沂市國土資源局測繪院的職工們,也發出了激動的感慨。

高鐵實地放線

2017年2月底,臨沂國土測繪院勇擔重任,扛起了魯南高鐵日臨段的土地測繪任務。在此後的兩年多時間裏,他們翻山越嶺、爬坡過河,一腳一腳地“走”出了魯南高鐵勘測定界圖,高質量、加速度地完成了測繪任務,展現了“愛崗敬業、精益求精、開拓創新、勇於爭先”的沂蒙測繪精神,爲魯南高鐵的提前開通貢獻了測繪力量。

界址點核對 高鐵建設第一步

J1,(3897xxx.863,39626xxx.51)。這是《魯南高鐵日照至臨沂段項目土地勘測定界技術報告書》中的一組數字,代表了某個“魯南高鐵界址點”的座標位置。而今日魯南高鐵日臨段正線全長約99公里、穿越沂蒙大地的行駛軌跡,就是由這7000多個界址點確定的,而且,這些界址點的定位必須精準到毫米。

臨沂國土測繪院工作人員介紹說,這些界址點的數據是由魯南高鐵日臨段設計方中鐵設計二院提供的,但這些數據並不能直接使用。

原來,2017年時,地方機構和單位所使用的座標系爲“西安80座標系”,而國家機構和單位所使用的座標系爲“國家2000座標系”。

爲此,臨沂國土測繪院第一項工作,就是要將中鐵設計院二院提供的所有座標數據,轉換爲“西安80座標系”下的座標數據。

看似簡單,實則繁瑣。這需要對數字逐一覈對,容不得半點馬虎。

現場覈對數據資料

根據任務週期,近萬個界址點數據轉換和核對工作,需要在兩個星期內完成。任務急難險重,臨沂國土測繪院土地測量中心的小夥子們,沒有退縮,咬緊牙關,迎難而上。

白天完不成,就晚上熬夜;熬夜完不成,就通宵達旦;回家耽誤功夫,就住在項目部、喫在項目部。累了,趴會;倦了,躺會。三五分鐘、十來分鐘的小憩,成了他們最珍貴的修整時間。

2017年4月3日晚,土地測量中心隊員黃碧輝突然接到遠在甘肅天水的父親的電話。父親告訴黃碧輝,“奶奶去世了,你回來送她一程吧。”

那一刻,黃碧輝崩潰了。他是奶奶一手帶大的,奶奶的突然離世,讓剛剛步入社會的黃碧輝難以承受。但眼前的工作,也到了緊要關頭。黃碧輝只能咬緊牙關,擦乾眼淚,繼續奮戰。一個通宵之後,黃碧輝提前完成手頭任務,匆匆踏上火車,趕回天水老家。

這就是臨沂國土測繪院土地測繪中心的好男兒。他們用不眠不休、不分晝夜、以時間換空間的精神,高質量完成界址點座標轉換和核對工作,爲魯南高鐵日臨段的建設交上了第一份圓滿的答卷。

實地放線 宏偉藍圖變現實

掛圖作戰、接茬進行。來不及喘口氣,臨沂國土測繪院土地測繪中心的小夥子們又投入到更加艱鉅的任務中——實地放線。

放線工作是將界址點的位置,一一準確落到沂蒙大地上,是把宏偉藍圖變成美好現實的關鍵步驟。即把圖紙上界址點的位置用木樁、鐵釘、鋼筋、油漆等工具,在地面處做上醒目的標記,同時用線和白灰將彼此相鄰的兩個界址點連接起來。這樣兩條平行的界線,就構成魯南高鐵日臨段的紅線區。這些紅線區,就是高鐵及其附屬建築所要建設的區域。

2017年4月5日,清明節後的第一天,風很大,枯草折,冷風襲人。這一天,魯南高鐵日臨段放線工作正式拉開帷幕。臨沂國土測繪院土地測繪中心的工作人員,兩人一組、奔赴一線。

規劃圖上的界址點,看起來很平滑;但在實際場景中,它們卻像大珠小珠落玉盤一般,散在山中、水中、村莊中。

4月,寒風依舊刺骨。土地測繪中心工作人員季建勳遇到了難題:一個界址點落到了冰冷的河中央,然而,這個位置剛好是橋墩所在位置,非常重要,必須標記。

季建勳沒有猶豫,脫下衣服,深一腳、淺一腳地走了過去,並將長長的鋼筋用力地砸進了水中央。

8月,天氣燥熱難耐。他們仍然毫不猶豫地鑽進密集的玉米地,找準點,做好標記,任憑汗水溼透了脊背。同行的地方政府工作人員中暑倒下了,但他們依舊堅持,不敢放緩一步。一位村“兩委”的工作人員佩服地說:“你們揹着幾十根的木樁,還走得這麼快,我們空手都跟不上,實在是了不起。”

魯南高鐵施工現場

山很高,樹林很密,GPS都失去了信號。沒法定位,怎麼辦?他們就爬上樹,在樹頂上接受信號,確定位置;山很陡,界址點落到了懸崖邊,又該怎麼辦?一手攀着岩石,一手用力敲擊鐵釘,再用紅漆噴成一個大大的圈。點在哪裏,人就到哪裏。這也是臨沂國土測繪院土地測繪中心的測繪宗旨。後來,有工作人員笑着總結:“魯南高鐵日臨段,就是我們一腳一腳走出來的。”

爲了趕工期,他們每天天矇矇亮就趕到了現場,太陽落山、黑得看不見了,他們才捨得回家。一天下來,要步行十幾公里。

正是靠着這種不屈不撓、艱苦奮鬥的意志品質,臨沂國土測繪院土地測量中心僅用時半個月,就順利完成第一階段放線任務,魯南高鐵也就此正式進入開工建設階段。

當然,放線工作並非一蹴而就,而是一項長期性工作。由於在建過程中,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對線路和配套設施進行臨時微調,這就要求土地測繪中心的工作人員隨時待命、時刻準備。

“只要有放線任務,哪怕是凌晨,我們也得趕到現場,一刻也不敢耽誤。”臨沂國土測繪院土地測量中心負責人黃超說,“在經歷二次放線、臨時放線等工作後,直到今年年初,我們纔算完成所有放線重任。”

對此,中鐵設計院二院相關負責人曾評價:“交給他們,就兩個字,‘放心’。敬業態度、職業素養,絕對是業內一流。”

勘測定界圖 爲徵用土地“畫像”

很快,又一項急難險重的任務——勘測定界圖迎面而來。

勘測定界圖,即爲魯南高鐵日臨段所徵用的土地“畫像”,是國有用地還是集體用地,土地性質,是農用地、建設用地,還是耕地、園地住宅用地……

每一個地塊,都要標明得清清楚楚。“這是徵地補償的依據和標準,涉及到國家、集體和個人的利益,不能有任何閃失。”土地測量中心相關負責人說。

2019年4月,依據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的結果,臨沂國土測繪院土地測量中心又開始全力投身勘測定界圖的工作中。

根據魯南高鐵日臨段建設時間表,5月中旬是臨沂國土測繪院土地測繪中心上交勘測定界圖成果的最後日期——完成這項工作,只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

倒排工期、人人擔責,土地測繪中心全體人員擰成一股繩,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奮勇爭先,不甘落後。

這一次,他們連續加班三個星期,白天連着黑夜轉,誰也不敢有停一停、歇一歇的想法,“因爲時間太緊張了,誰歇一歇,就可能耽誤全盤工作”。

就這樣,在被動修改、重新調整四次之後,385張勘測定界圖全部完工、驗收完畢。

看着這摞成一摞的數據資料,很多職工來不及激動,已癱倒在桌子上,睡熟了。

這是臨沂國土測繪院繼界址點核對和放線工作之後,爲魯南高鐵日臨段的建設交上的第三份優質答卷。

高鐵通了,但測繪工作並未結束。接下來,臨沂國土測繪院還將爲魯南高鐵日臨段繪製三維地圖,並將其融入到專題地圖中,爲市委、市政府的相關決策提供更加直觀、清晰的地圖和數據工具,也爲“大美新臨沂”建設作出新的貢獻。

(作者:張慶華 張志強 馬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