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理性来看,这类看起来喜欢看空中概股的机构,实际上并非专门的中概股看空机构,他们看空的公司来自世界各地,而其他被做空的上市公司,一般不会被中国媒体和中国投资者关注,所以一旦有中概股被做空,就会有一种机构专爱打击中概股的错觉。任何一家公司都存在被看空机构看空的可能,但为了保证做空的成功率,这些看空机构不会随随便便找目标,而是会去找那些容易被发现问题的公司。

假设内地开设只有国外企业才能上市的国际板、放开注册制,一大堆我们不熟悉但自称是全球知名企业的机构登陆,作为投资者,你又会是怎样的态度?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

中国概念股在国际市场上爆雷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无论是自己主动曝光自己,还是被专业机构捅出造假,中概股的股价都会因此产生负面影响。这种事情每年都会发生,新东方遭遇过,安踏体育遭遇过,只不过瑞幸咖啡、好未来等今年遭遇做空的中概股大家更熟悉一些。

浑水、香橼这类以发布看空报告为主的机构,内地也有类似的,例如茫茫自媒体中总会有那么几个,时不时会发布一些揭露A股上市公司的黑幕,譬如隐瞒事故、财务造假等。理性来看,这类看起来喜欢看空中概股的机构,实际上并非专门的中概股看空机构,他们看空的公司来自世界各地,而其他被做空的上市公司,一般不会被中国媒体和中国投资者关注,所以一旦有中概股被做空,就会有一种机构专爱打击中概股的错觉。

无论看空机构如何表达他们看空的意愿是多么公平正义,可资本的本性就是为了尽可能更多盈利,不排除某些做空行为有不可告人的目的,否则该类机构就会缺少持续运作的资金。任何一家公司都存在被看空机构看空的可能,但为了保证做空的成功率,这些看空机构不会随随便便找目标,而是会去找那些容易被发现问题的公司。

哪类公司易成看空机构目标?

中概股深陷信任危机

我认为容易发生信息不对称、对外披露数据不精准的公司,很容易被看空机构盯上。打个简单的比方,咖啡18元一份,商家共售出了2,000份,发布数据称期间营收为3.4万元,就可能会有机构跳出来称数据造假。机构会通过用18乘以2,000应等于3.6万元,继而推测出是为了避税而瞒报,这就会对上市公司产生不良影响。实际上,商家曾推出第二杯半价的活动,因此营收数据不能简单地用单价乘以销售量,然而看空机构不会管这些“细节”,因为商家的数据披露并没有特别说明“第二杯半价”的情况。

信息不对称,容易令上市公司与投资者产生矛盾与分歧,别说境外上市,A股之中也经常出现投资者或媒体因对上市公司的公告误读,若是没有进一步的沟通,上市公司很可能莫名其妙地就被市场看空。

假设内地开设只有国外企业才能上市的国际板、放开注册制,一大堆我们不熟悉但自称是全球知名企业的机构登陆,作为投资者,你又会是怎样的态度?

中概股深陷信任危机

在无法前往国外调研,与高管语言交流又存在障碍,无法对上市公司作全面了解的情况下,你或许也只能通过半信半疑财务报告和相关新闻做投资判断。如果忽然有机构信誓旦旦表示有确凿的造假证据,你是信远不可及的上市公司,还是信看空机构?我认为,对于这些被看空机构盯上的目标,由于股价波动风险很大,投资者需要谨慎,尽量远离为宜。

作者为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著有《床头经济学》。本栏逢周一刊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