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冬的一场霏霏细雨中悄然落幕

它应该是这座城市中

最早与2018年挥手再见的

对于营口人来说

乘坐渡轮过河是一段独有的记忆

历经风雨

曾经的喧嚣与热闹不再

萧条与没落中

让我们感悟人间百味

2018年11月8日16时20分,营口渡口运输站驶出最后一班轮渡,接下来的时间,到次年清明节前后,渡口站和渡轮将进入漫长的“冬眠期”。

最后一班船开船前,小编与检票人员和为数不多的几名乘客聊了起来……

工作人员:“早就不盈利了,纯公益性的,每年收的船票钱都不够船体养护维修的,基本全靠政府补贴。坐船过河对于两岸的老百姓来说,还是很方便的。”

乘客:“孩子上学在营口这边,上下学啥的,还是坐船快。”

乘客:“便宜啊,才一块钱,我家就住河北,下船就到家。”

乘客:“停运的话,影响不大,坐公交车也行。”

乘客:“就是骑电动车过桥没有坐船方便。”

……

结论是,渡口停航对经常往来于南北两岸的居民影响并不大。

几乎每个营口人都有坐 渡轮去河对岸的记忆,它曾是我们儿时一种带有仪式感的经历。但伴随着城市的发展,渡口已经逐渐萧条、甚至被人们淡忘……

营口的轮渡有着百年历史。1907年,北宁铁路局为了便于乘客到河北车站出行,曾经雇用“辽东号”小火轮,来往于辽河南北两岸。

解放前,往返两岸的居民大多是凭借布帆、摇橹的小木船摆渡过河。

1948年秋季,营口渡口正式建制。

解放以后,成立集体合作性质的渡口水上运输社,有职工40余名,小舢板船10余只,维持水上客运。

1956年,辽河渡口运输管理站成立,首次拥有一艘240马力的机动轮渡船,每航次载客400人。

1976年,购进一艘渡车轮船,每航次可运送6辆汽车。

1978年,渡客、渡车轮船各增到两艘,每天可运送乘客3000人次以上;汽车150至200辆。

在辽河特大桥通车之前, 渡轮是当时连接南北两岸的唯一交通工具。由于营口冬季寒冷的气候特点,每年大辽河进入流冰期时,渡口都要停航。在河面完全封冻前,想要来往两岸之间,只能绕道田庄台大桥,往返车程要三个小时左右。即使进入冰冻期,两岸居民过河还要时时提防冰面断裂的危险。在没有大桥之前,大辽河上几乎每年都有居民落水的事故发生。

大辽河上有座桥,曾经是营口人最美好的愿景。

2010年9月28日,辽河特大桥正式通车。至此,驾车、乘坐公交,营口人往返于南北两岸有了更多的选择。

如今,穿梭于大辽河两岸的一班班渡轮,不再是出行的“必须”,更多地成为了营口人的一种情愫,他乡游客的一道风景。

再见,渡口。再见,轮渡。

2019年的春天,我们相聚这里,乘坐第一班渡轮,续写过河的故事……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