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12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艺术学院美术馆嘉宾云集,热闹非凡。“另存V ——人大水墨创作展” 开幕仪式在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美术馆隆重举办,展览同名画集正式发布。本次展览由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主办,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黄华三策展,展出了人大艺术学院跨媒介工作室师生的157幅水墨创作及其他多种媒介的作品,分别陈列在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一层美术馆和三层博物馆展厅。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黄华三致辞

展览开幕现场

开幕式前,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牛宏宝主持了该展览的学术研讨会。中央美术学院《美术研究》主编殷双喜,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美术》杂志社社长尚辉,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美术观察》主编牛克诚,中国国家画院艺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美术报主编》王平,李可染画院副院长王海鲲,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杭春晓,中国美术馆研究员王萌,著名艺术家、理论家阴澍雨,以及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师生代表共150余人等出席了开幕式和学术研讨会。

研讨会嘉宾与参展师生合影

研讨会现场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黄华三介绍:“另存展览从第一届到现在这一届正好经历了15年,毕业的研究生和在校生一共也是15届。”“另存”通过《另存I》、《另存Ⅱ》《另存III》和《跨界水墨——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跨媒介工作室教师研究生创作展》的立论与拓展,使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跨媒介工作室更加明确人大水墨教学与实践的方向,也让人大水墨逐渐被大家关注和认知。在人大跨媒介工作室十五年的教学中,一直秉承着“以创作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发现自己、认识自己,而在此过程中,导师也会发现不同学生的优长。在了解不同学生性情、兴趣、愿望、知识结构、成长背景等综合情况的基础上,再有针对性地对每一位学生提出创作要求。根据学生各自的优势加以引导,通过不间断若干训练,将学生的长处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成为其艺术独创力的一个爆发点。这种互动式教学,既是学生发现自己,也是导师发现学生并因材施教的过程。黄华三、高毅两位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求临摹,主张学生从创作入手,以创作来贯穿教学、带动教学。帮助学生减少对已有艺术形式的模仿,努力寻求、探索自己富有个性和活力的艺术语言。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研究》主编殷双喜接受媒体采访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高毅接受媒体采访

“另存V ——人大水墨创作展”是人大跨媒介工作室教师十五年教学成果的集中展示与总结。此次参展的研究生作品突出体现了黄华三、高毅等教师专注于真正艺术本体研究的教学理念。正是这种不要求临摹,主张从创作入手,以创作来贯穿、带动的教学,造就了这些优秀的学生。在这个展示水墨多样性、丰富性的大型展览里,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当代水墨教学的独特路径。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到11月20日。

展厅现场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