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哀歌
明朝崇禎十七年(西曆1644年),崇禎帝因爲被農民軍圍困,無路可走而自殺。隨後不久,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做了皇帝,這便是南明的弘光皇帝。不過,弘光帝的帝位合法性相對有限,因此很多明朝的軍閥,在弘光帝在位期間,不斷製造事端,甚至還鼓搗出一個假崇禎太子,來給弘光帝制造麻煩。從這些細節不難看出,弘光朝廷誕生之初,便內亂不斷。

隨着弘光朝廷被清朝覆滅,之後的南明朝廷,其凝聚力遠不如弘光朝廷,最終,清朝滅亡南明,只用了二十年時間。
因此有網友認爲,倘若當年崇禎帝及時南遷到南京,可以避免弘光帝的合法性有限問題,因此,南明不會太早滅亡。那麼,倘若崇禎南遷,歷史會改寫否?並非首創
其實崇禎即便南遷,歷史上早有先例:
金朝金宣宗在位期間,金朝忌憚蒙古強大的兵力,於是金宣宗將金朝首都從中都(今北京)遷到了汴京;
元朝末年,崇禎帝的祖先朱元璋的大軍攻陷元大都(今北京),元順帝北逃(遷都)漠北。

不論是金宣宗還是元順帝,在遷都後,對其殘餘統治區的軍政,都做到了相對有效的統治,因此,崇禎南遷到南京後,對於整合南方的明朝勢力,並不具備什麼難度。
只是,崇禎南遷之後,崇禎朝廷是否能守住明朝的殘山剩水?大猜想
大遼天祚帝丟失京城,躲到夾山抵禦金兵,最終不免被金朝俘虜;
金宣宗遷都汴京後,其後繼者金哀宗還是做了金朝事實上的亡國之君(按:金哀宗見金朝滅亡勢不可免,於是禪位給完顏承麟,完顏承麟在位不足一個時辰,金朝既滅亡)。可見,金宣宗並未能扭轉局面;
元順帝北逃漠北後,明朝對北元發動了若干次北伐,朱元璋晚年,明朝對北元發動了著名的“捕魚兒海”之戰,雖然這一戰,北元皇帝脫古思貼木兒沒能被明軍俘虜,但是,因爲這一戰,北元朝廷事實上瓦解了。可見,元順帝的北逃未能給北元續命多久。

而崇禎帝南遷後,所面對的局面並不比金宣宗、元順帝樂觀——一來,聯虜平寇的荒唐事,崇禎朝廷有可能做的出來,而這樣做,也會導致驅狼得虎。二來,李自成大軍有南下的能力(根據《南明史》記載,弘光帝登基後,李自成面對滿清打擊,曾揚言要揮師南京,並且兵鋒直指武漢),三來,在南方,張獻忠一直在長江流域進行活動。
崇禎朝廷對於南明的腐朽無力扭轉,而南遷後,如果李自成南下、張獻忠東征一併到來,等待崇禎朝廷的,依舊是滅亡命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