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傢伙週二好~不知道雙十一剁剁剁過癮沒?該回神打起精神努力工作了歪。

保唄兒就很兢兢業業,對這篇文章討論的話題相信是很多人好奇、疑惑甚至質疑的:

1.保險公司理賠調查,侵犯我的隱私嗎?

2.理賠調查,都有哪些手段?

3.不同險種,理賠都有哪些要求?

1.保險公司理賠調查,侵犯我的隱私嗎?

這是一個對個人信息高度敏感的時代。

5歲小孩都曉得:媽媽你不能問我幼兒園有沒有喫青椒,這侵犯我隱私了。

照道理說,一個人的社保記錄、病歷等都不屬於可開放信息。負責管理的社保機構、醫療機構應承擔保護當事人隱私的義務。

但保險公司理賠調查,自然是合規的。

有的是在投保人授權與申明上就開始做文章:

需要你同意或簽字,投保流程才能繼續下去。

有的保險公司考慮到客戶的投保心情,在理賠時的《理賠申請書》中提出授權要求:

同樣需要你的同意或簽字。

總結起來就是一句話,想投保(理賠),先授權

怎麼,覺得是保險公司“綁架”你簽字,不服氣?

憋着。

因爲無論是查社保、體檢報告還是病歷,都是有規可依的。

根據《醫療機構病歷管理規定》第四章第二十條:

說得很清楚:保險公司可以就理賠調查要求醫療機構的配合及提供資料。

前提是,一有工作證件(理賠調查人員的身份認證);二有被調查對象的授權(上面剛剛說的)。

齊活。

2.理賠調查,都有哪些手段?

是不是陷入被支配的恐懼?

安了,理賠調查人員又不是福爾摩斯。人家也是很辛苦的工薪族啊。

理賠調查有2種用人渠道:

1)保險公司自己培養的理賠人員去調查;

2)與第三方機構如保險公估公司合作,由公估公司的調查人員去調查。

通常前者是家大業大的保險公司,可以養一個龐大的理賠部門。

後者則是新興保險公司外包合作方,或處理複雜且大額的賠案,畢竟第三方的經驗人脈數據庫不是蓋的。

常見的理賠調查涉及5項內容:

1)查社保;

2)查體檢;

3)查病歷;

4)同業公司理賠記錄;

5)委託專業的調查公司或機構深入調查。

如果只是幾千塊的保險金,可能走走流程,覈對過被保險人提交的理賠材料無誤,賠就賠了。

甚至有的互聯網保險講究客戶體檢,類似2000元內小額閃電快賠的服務,可能從線上申請—提交材料—賠款到賬也就2小時。

示例

金額大,時間敏感,理賠記錄頻繁的,可能會查細點。

如果查出疑點了,那就會更細地查下去。

比如很多專業的第三方調查公司,會有包括但不限於醫院、疾控中心、體檢中心、衛生局、社保局、同行的人脈關係網。所以即使有些情況可能不好查,但是,只要他們想查,掘地三尺也可能查出來。

比如理賠人員不僅會去被保險人目前所住的醫院調查,還會去被保人工作和生活過的地方附近的一些醫院調取相關病歷記錄,確認是否有住院史,隱瞞疾病投保等情況。

更有甚者還會明察暗訪你的同事、鄰居,可見好的人際關係多麼重要。

最後,資深的理賠人員都有自己的人際圈子,比如認識一些別的保險公司的理賠人員,有一些資源共享羣,這樣可以減少一些工作量,提高調查效率。

萬一有別的公司的拒保、同期大額理賠記錄。嗯,夠喝一壺了。

是不是重新陷入被支配的恐懼?

3.不同險種,理賠都有哪些要求?

莫慌莫慌,你如實健告有啥好怕的。

就算真有n年前的小毛病忘記告知,按照國內2年不可抗辯條款對保戶的偏向性,只要不涉及重大過失、不涉及理賠項目,就算走訴訟勝訴可能性也是很大的。

看看不同險種的理賠要求吧。

☆ 醫療險理賠

你需要把在醫院看病的醫療費用收據、醫療費用清單及目錄、診斷證明、住院記錄等資料收齊,一併交給保險公司理賠。

如走社保,社保分割單也要提供,避免重複理賠。

☆ 壽險理賠

壽險理賠所需資料比較少,最核心的是死亡證明。

死亡證明一般由醫療機構、或公安局出具證明材料。

☆ 意外險理賠

除非惡意騙保,意外險的理賠調查都不復雜,故此十分注重理賠時效。

提供事故相關報告、醫療險理賠材料、傷殘或死亡證明等,坐等理賠即可。

☆ 重疾險理賠

重疾險理賠,應是最複雜的。

既要根據《保險條款》看有沒有達到理賠規定的條件>>>,更要防人惡意騙保。

從2017年4月1日起,我國正式實施《電子病歷應用管理規範(試行)》,要求醫院對患者的病歷進行嚴格的存儲,包括:門診病歷記錄保存不少於15年,住院病歷保存不少於30年。

大家去醫院看病都會發現,現在醫院的病歷都會錄入醫院的電子系統。X年X月,得了什麼病、買了什麼藥、照了什麼片子、做了什麼化驗,你都會留下電子記錄。

買保險,對誠信的要求、道德的約束越來越高。

相對的,問心無愧,理賠也愈發便捷。

今天就和大家說到這裏。如果還有什麼疑問歡迎留言諮詢。

如有用,點個讚唄?保唄兒需要汲取力量啦。

回見!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