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军区司令员要比副司令员的军衔高。因为司令员是正职,副司令员是副职嘛。可是在这个军区却不然,副司令员是上将,司令员却没有军衔。这是怎么回事呢?
这就是绥远军区。绥远这个省,已经成为历史,不复存在了。它已经并入了内蒙古。绥远省的解放,也和其他省不一样,那叫“绥远方式”。何谓“绥远方式”?

那就是基本上保留原绥远省的国民党军队,暂时不予改编,以实现绥远省的和平解放。为什么绥远受到如此优待呢?因为绥远是傅作义苦心经营多年的老巢,他们有和平的渴望。
更为重要的是,当时傅作义在绥远还有好几万人,而我方在绥远的部队兵力不足,大军主力尚无暇西顾。要是打起来,结果真的不好说。那就只好暂时稳住,最好和平解决。
北平和平解放后,傅作义亲自来到绥远,动员和平起义。当时主政绥远的是董其武。董其武是傅作义的老部下,跟随傅作义多年了。他们都是山西人。傅作义当了华北“剿总”司令,进入平津地区,他把自己的老根据地绥远交给了董其武。

(前排左三是董其武,左六是傅作义)
之所以选董其武而不选其他人,说明他们的关系很好。董其武比傅作义小了4岁,对傅作义以大哥视之。然而,关系再好,在这个大是大非的历史关头,也难保万一。
北平和平解放的时候,董其武就去探望过傅作义。傅作义告诉他,当今局势,和平是人心所向,谁也挡不住,除非你有很多钱,可以跑到国外去,否则只能走这条路。话说到这个份上,董其武也表态说,我追随大哥多年,一向对大哥言听计从,你怎么走,我就怎么走。
这就好办了。虽然有蒋介石和国民党特务们的不断阻挠,绥远省在傅作义和董其武的共同努力下,还是实现了和平解放。绥远省军区成立,傅作义担任司令员,董其武担任副司令员兼省主席。
我们知道,董其武后来是特殊的三位开国上将之一。而傅作义却没有军衔。这是怎么回事呢?

绥远起义的部队一共有6.5万人,编成了一个兵团,这就是第二十三兵团,兵团司令员就是董其武,下辖两个军,一个是第三十六军,另一个是第三十七军。所以啊,董其武不但继续在军中任职,还是兵团司令员,按理当然是要授上将的。
可是傅作义呢?他既是董其武的大哥,又是董其武的上级,他不应该比董其武的军衔还要高吗?按理说,也应该是这样的。在建国后的军委组成人员中,傅作义可是委员,跟很多元帅大将并列。那资历绝对也是大将。
可是新中国成立不久,傅作义就担任了首任水利部部长,他已经不在军中任职,而是担任了重要政府职务,所以最终没有授衔。可以说傅作义是无冕的大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