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莲寺》
【清】张光孝
芒鞋盂钵纸衣轻,到处无非舍卫城。
不怕风霜宁避湿,生憎圆寂尚留名。
荼毗就日天花坠,旱魃灾时法驾迎。
终古木莲萧寺路,南屏山虎啸秋声。
此诗赞颂目莲寺及智觉法师,更含传说与当地巡驾消灾习俗,笔力十足。赋起,承接以僧寺的日常修行场景,并为转句的升华做准备。颈联以老法师圆寂时的天花飞坠喻修炼有成,更成为当地民众的保护者,每逢灾难之年,将老法师法驾迎来巡域,便可消灾免难。合句以虎啸作结,暗含法师舍指喂虎的传说。
诗作者,张光孝(1821—1989),号兰郊,霞浦沙江镇竹江人,同治年间(1862—1874)拔贡,捐训导,赠奉政大夫。
诗中所写的目莲寺,位于福建省霞浦县松城街道马洋村目连山坳,距县城约八千米。明弘治(1488—1505)《八闽通志》、明万历(1573-1620)《福宁州志》清光绪(1875—1908)《福宁府志》均载。
寺院坐南朝北,背枕目莲峰烟墩山,山峰高耸连绵,如巨大屏风衬其后。寺前夹一涧,涧水顺坡汇入山河,奔流大海。面向龙首山,松城风光尽收眼底。寺周林木茂盛,四季常青,时而云雾缭绕,缥缈其间,诚有“晓看云霞出海曙,暮闻山水有清音”。每逢佛诞、佛事活动,寺内参香礼佛者上千人。每年踏青或登高之日,民众流连忘返于佛寺和山水之间。
该寺所供目莲祖师,俗名谢义韶,古长溪县南屏村谢厝里人氏,父母故后迁洗马潭,宋开宝二年(969)出家灵石庵,依圆照和尚剃度为僧,法号“智觉”。法师曾于烟墩下院坪结茅为舍,卖薪自给,衣纸衣,食淡食,苦行笃修。据传:师曾应邀赴赤岸斋,途中被人推入深渊,却安然无恙从涧底遁至斋所,而身上纸衣不湿。
又传:宝正年间(968-976),山上虎出没,但虎食难觅。师性慈悲,恐虎伤生灵,买肉饲虎法经年不辍,并与虎为伴,虎随左右。太平兴国七年(976)重阳,偶值禁屠乏肉,师舍指 为虎充饥。师大限时圆寂灵石上,虎亦悟禅遁去。里人闻之,遂收遗骸塑金身,祀奉寺中。是日,山涧木莲花骤然盛开,香溢数里。信众遂尊师为“目莲老佛”,寺院改成“目莲寺”。因山下已有“目莲寺”,便改称“目莲上寺”。山中形成上、下两座目莲寺。
目连下寺距上寺约八百米。寺碑载:五代后周显德元年(954)释雅公卓锡时始建,后经多次重修,现建筑面积达两千多平方米。殿堂楼房因地势不同而各自坐向不一,总体坐南向北。寺背枕灵石山,东靠洋头村西接马洋村,面向墓斗村,诸峰如案拱于前,深涧川流贯其中。周边灌木修竹、翠绿浓阴。这里山地高旷、环境清幽,酷似“仙人卧地”之势,却有“岚气生翠常疑雨,峰有真姿不借春”景致。但下目莲寺所供奉的祖师与上目莲寺相同,都是本地土生土长的“老佛”。据了解,在霞浦境内信仰以“老佛”为祖师的寺院,除了上下目莲寺外,其中,塔岗寺、老佛寺、南屏寺等都奉祀“老佛”为祖师。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成为了霞浦浓厚的本土“老佛”文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