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蓮寺》
【清】張光孝
芒鞋盂鉢紙衣輕,到處無非舍衛城。
不怕風霜寧避溼,生憎圓寂尚留名。
荼毗就日天花墜,旱魃災時法駕迎。
終古木蓮蕭寺路,南屏山虎嘯秋聲。
此詩讚頌目蓮寺及智覺法師,更含傳說與當地巡駕消災習俗,筆力十足。賦起,承接以僧寺的日常修行場景,併爲轉句的昇華做準備。頸聯以老法師圓寂時的天花飛墜喻修煉有成,更成爲當地民衆的保護者,每逢災難之年,將老法師法駕迎來巡域,便可消災免難。合句以虎嘯作結,暗含法師舍指喂虎的傳說。
詩作者,張光孝(1821—1989),號蘭郊,霞浦沙江鎮竹江人,同治年間(1862—1874)拔貢,捐訓導,贈奉政大夫。
詩中所寫的目蓮寺,位於福建省霞浦縣松城街道馬洋村目連山坳,距縣城約八千米。明弘治(1488—1505)《八閩通志》、明萬曆(1573-1620)《福寧州志》清光緒(1875—1908)《福寧府志》均載。
寺院坐南朝北,背枕目蓮峯煙墩山,山峯高聳連綿,如巨大屏風襯其後。寺前夾一澗,澗水順坡匯入山河,奔流大海。面向龍首山,松城風光盡收眼底。寺周林木茂盛,四季常青,時而云霧繚繞,縹緲其間,誠有“曉看雲霞出海曙,暮聞山水有清音”。每逢佛誕、佛事活動,寺內參香禮佛者上千人。每年踏青或登高之日,民衆流連忘返於佛寺和山水之間。
該寺所供目蓮祖師,俗名謝義韶,古長溪縣南屏村謝厝里人氏,父母故後遷洗馬潭,宋開寶二年(969)出家靈石庵,依圓照和尚剃度爲僧,法號“智覺”。法師曾於煙墩下院坪結茅爲舍,賣薪自給,衣紙衣,食淡食,苦行篤修。據傳:師曾應邀赴赤岸齋,途中被人推入深淵,卻安然無恙從澗底遁至齋所,而身上紙衣不溼。
又傳:寶正年間(968-976),山上虎出沒,但虎食難覓。師性慈悲,恐虎傷生靈,買肉飼虎法經年不輟,並與虎爲伴,虎隨左右。太平興國七年(976)重陽,偶值禁屠乏肉,師舍指 爲虎充飢。師大限時圓寂靈石上,虎亦悟禪遁去。里人聞之,遂收遺骸塑金身,祀奉寺中。是日,山澗木蓮花驟然盛開,香溢數里。信衆遂尊師爲“目蓮老佛”,寺院改成“目蓮寺”。因山下已有“目蓮寺”,便改稱“目蓮上寺”。山中形成上、下兩座目蓮寺。
目連下寺距上寺約八百米。寺碑載:五代後周顯德元年(954)釋雅公卓錫時始建,後經多次重修,現建築面積達兩千多平方米。殿堂樓房因地勢不同而各自坐向不一,總體坐南向北。寺背枕靈石山,東靠洋頭村西接馬洋村,面向墓鬥村,諸峯如案拱於前,深澗川流貫其中。周邊灌木修竹、翠綠濃陰。這裏山地高曠、環境清幽,酷似“仙人臥地”之勢,卻有“嵐氣生翠常疑雨,峯有真姿不借春”景緻。但下目蓮寺所供奉的祖師與上目蓮寺相同,都是本地土生土長的“老佛”。據瞭解,在霞浦境內信仰以“老佛”爲祖師的寺院,除了上下目蓮寺外,其中,塔崗寺、老佛寺、南屏寺等都奉祀“老佛”爲祖師。隨着時間的推移,形成爲了霞浦濃厚的本土“老佛”文化。
相關文章